-
拥抱变化,让AI创造就业增量
发布时间:2025-07-15 08:24:03,阅读次数:54 又是一年毕业季,人工智能(AI)相关人才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在企业展位和高校双选会上,“大模型研究员”“算法工程师”等AI相关岗位以诱人薪资虚位以待。
当下,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经济社会运行,正在重塑职业版图。
一方面,AI给就业带来一定冲击。与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不同,此轮AI浪潮的发展,不仅导致部分重复性体力劳动被替代,还开始影响传统意义上被视为“安全区”的脑力劳动。人工客服、生产线上的工人、传统的汽车驾驶员以及曾经吃香的原画师、翻译等,都在担心被AI抢走饭碗。
另一方面,AI既促进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又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不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工程师”等一批新职业,打开一片广阔的就业“新蓝海”。某招聘网站近日发布的《智驾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洞察》报告称,2025年4月,智驾和机器人领域的新发岗位数量较2024年1月增长了28倍。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600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要理性看待AI与就业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要看到,当前AI岗位面临大量人才缺口,与此同时,部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无法达到岗位要求,“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在AI领域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要扎实推进AI教育,加快构建完备的“AI+”适应性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AI复合型人才。要强化AI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教育培训适配性,促进劳动者能力提升和就业转型,为普通人铺就穿越“技术风暴”的“缓冲带”。
同时,我们要加强科学研判,完善应对预案,稳慎把握AI替代劳动力的范围、力度、节奏,并深化就业公共服务,加强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比如,可由政府或相关机构以公益形式,为中低技能劳动者提供工业机器人操作、数据采集等实用课程,针对被替代人员制定更加灵活的社保缴费制度,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权益保障,等等。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进步最终会通过扩大经济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AI不是就业市场的“侵略者”,而是生产力跃升的新引擎。深挖AI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潜力,助力劳动者实现技能和价值跃升,就能用就业创造效应减缓就业替代影响,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供需两端发力 多地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2025/07/15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2025/07/15
- 未来产业,何以在安徽成形起势2025/07/15
- 乘“热”而上 “夜经济”潜力持续释放2025/07/14
- 澳门-横琴跑出加速度2025/07/14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