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工业母机”加速迈向海外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市场对精密加工、复杂成型等高端机床需求日益增长。在有着“德企之乡”著称的江苏太仓,“藏着”不少行业领先的工业母机生产商。目前,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落户这里,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机床巨头巨浪集团正是其中之一。自2012年落子太仓后,10多年间,巨浪凯龙机床(太仓)有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

    2025/10/15热度
  • 条例施行“满月”,住房租赁行业有哪些新变化?

    《住房租赁条例》施行“满月”之际,记者在北京、山东、河南、四川等地采访了解到,新规落地正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生积极变化,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人们期待,随着相关配套措施落实落细,租赁双方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为住房租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市场更规范,逐步缓解租客“痛点”前不久,大学刚毕业的小陶通过一家大平台在成都高新区租了一套二居室,月租金2600元,平台对刚毕业大学生“免

    2025/10/15热度
  • “制造+服务”,如何加出新活力?

    江西省南昌市积极引导企业布局智能制造设备,让科技赋能生产全链条、全领域,通过引进搭载智能制造数字“大脑”平台、智能机械臂、自动导引车、工业互联网等新设备和系统,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图为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江中药谷)车间内,智能机械臂进行作业。朱海鹏摄(人民视觉)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日前印

    2025/10/15热度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尝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在北京王府井,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不仅能与顾客自如交谈,还能转身从货架精准抓取商品,递送到顾客手中,整个流程完全自主;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S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生产线,轻松完成15公斤物料的快速搬运;北京一家养老院里,搭载AI陪护系统的傅利叶GR-3机器人,能细致地为老人提供服药提醒和跌倒

    2025/10/15热度
  • 小型微电网打造“能源方舟”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这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教授郑志锋团队与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运行一年来,这座以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能源方舟”,以多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分布式智能电力

    2025/10/15热度
  • 机器值守 远程集控 智能诊断 无人化风电场来了

    十月的宁夏,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从银川出发驱车两个小时,便可抵达中国首个无人化风电唱—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以下简称“同利第三风电潮)。眺望远处的戈壁滩,高达百米的风电机组在风中挺立,而场站内“监督”它们进行电力生产的,竟是无人机、机器狗等智能机器。同利第三风电场自今年4月启动全智能化试运行以来,成功实现三大跨越:管理模式从依赖人工升级为人机协同,运维方式从人工巡检转变为机

    2025/10/15热度
  • “世界超市”再“开业”

    2025/10/15热度
  • 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刘杨、袁睿)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中国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开放的姿态链接全球市场,与世界共享中国科技发展成果。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发言

    2025/10/15热度
  • “聪明车”驶上“智慧路”

    2024年7月,工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作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一年多过去,试点成效如何,从试点示范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多远?近日,记者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探访“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新进展。搭建智慧平台较之单车智能技术路线,“车路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实现车

    2025/10/14热度
  • 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问世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继今年4月推出“破晓”二维闪存原型器件,实现400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超高速非易失存储,为打破算力发展困境提供底层原理后,时隔半年,该校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在这一领域再获里程碑式突破。日前,《自然》期刊发表了该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其研发的“长缨(CY-01)”架构将“破晓”与成熟硅基CMOS(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工艺深度融合,率先研发出全

    2025/10/14热度
|<<<  >>>|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275400今日访问量:1060昨日访问量: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