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仿生光热织物可实现“智能保暖”
发布时间:2025-10-14 08:29:16,阅读次数:53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梁绍楠)记者日前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封伟教授团队受盐碱地植物“吸盐—泌盐”机制启发,成功研发出一类新型分子太阳能热(MOST)织物。该织物兼具高效光热转换与优异力学性能,无需依赖复杂电子设备,即可实现“智能保暖”功能。实验表明,在-20℃的低温模拟日光环境下,该织物能在50秒内迅速升温21.2℃,为下一代可穿戴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材料学国际期刊《先进材料》。
据了解,目前报道的MOST织物往往面临优异光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不可兼得的问题。研究团队从盐碱地植物“中亚滨藜”中汲取灵感,把由热塑性聚氨酯制成的中空气凝胶纤维作为基材,将其浸泡在特殊的偶氮苯/氯仿溶液中“腌渍”,纤维先充分吸收溶液而膨胀,随后在干燥时,偶氮苯分子会从内部被挤出,并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晶体“外衣”——偶氮苯单晶层。这不仅让纤维内部的分子结构更紧密,也让它获得了独特的光学特性和力学性能。这一仿生策略,让织物同时实现了光热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协同提升,打破“二者不可兼得”的织物性能困局。
实验显示,这种新型织物表现出优异的热管理能力:在420nm蓝光照射下,70秒内升温25.5℃。更难得的是,该织物具备极强的耐用性,经过50次摩擦、500次拉伸弯曲,甚至72小时连续洗涤后,光热性能保留率仍超90%,成功克服了传统MOST材料易脱落、寿命短的问题。此外,该织物还能通过调节光照强度精准控制释热温度,既可用于日常保暖,也可作为便携理疗载体,为关节炎等患者提供局部热敷。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将自然界生物的自适应机制转化为材料的性能调控策略。”封伟表示,这一仿生设计不仅为MOST织物的大规模制备提供了新方法,更实现了热管理织物的性能突破,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服装、医疗理疗器械、户外防护装备等领域,推动个人热管理从“依赖外部供能”向“高效利用太阳能”转型升级。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首个省级充电设施可开放容量评估平台上线2025/10/14
- 顺势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2025/10/14
- 未来一周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 2025/10/14
- 三十项创新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2025/10/14
- 储能产业加速发展仍需多维破局2025/10/13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