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
发布时间:2025-11-01 09:56:04,阅读次数:70 - 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胡喆、张建松)茫茫戈壁滩上,一座全新实验堆的建成,使核燃料实现了从“铀”到“钍”的多元化选择。

2025年10月24日在甘肃省民勤县航拍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记者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初步证明了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 钍是一种放射性较弱的银色金属,天然存在于岩石中。钍基熔盐堆,是以钍为燃料,以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具有无水冷却、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优点。这一技术路线契合我国钍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更能与太阳能、风能、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煤气油化工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2025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放置用于建设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实验样品。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钍基熔盐堆,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压水堆不同,采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剂,无需巨大压力容器,也不用大量水冷却。这就像把‘核燃料’放在‘高温的盐’里流动发电,既安全又高效。”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家解释。 从科学构想到工程实现,团队几乎从零开始。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依托体系化、建制化优势,集聚了一支协同创新队伍。 没有成熟技术可借鉴,就自己研发;没有专业团队,就边干边学。专项实施期间,近百家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集团深度参与研发和工程建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核心材料、装备与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实验堆工程验证的重大跨越。 付出终获回报。实验堆2020年1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2024年10月完成世界首次熔盐堆加钍,在国际上率先建成独具特色的熔盐堆和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平台。目前,科研团队正围绕加钍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团队负责人戴志敏表示,团队将以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为目标,加速技术迭代与工程转化,为国家提供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10月份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稳定2025/11/01
- 精准赋能科技企业 科技部推动“创新积分制2.0”在全国试行2025/11/01
- 多措并举保障迎峰度冬期间能源安全稳定供应2025/11/01
- 我国将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加强场景应用2025/11/01
- 钢铁业供需发力提质效 开拓更大需求2025/10/31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