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储碳的“胃口”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5-09-23 08:06:26,阅读次数:90 地球能“吞”下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在问地球的“胃容量”有多大。人类一直以为,地壳深处那些沉默的岩石构造,就像宇宙黑洞一样,能无休止地吞噬人类制造的碳排放。毕竟,把二氧化碳“埋”进地下,听起来很靠谱,就像把垃圾塞进一个永不溢出的垃圾桶。但最新研究显示:这个“垃圾桶”其实是有盖子的,而且,可能正在快速逼近它的极限。
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近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揭示,地球通过岩石构造进行地质碳封存的“实际容量”上限约为1.46万亿吨。别看这个数字庞大得像天文单位,按照当前全球减排节奏,这个额度可能在不到180年的时间内就被用光。这意味着,如果继续把“埋碳”当作气候危机的万能解药,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发现地下的“空位”已经满了。
科学家没有盲目乐观地假设所有地层都能封存碳,而是像给地球做一次全面体检:他们排除了地震活跃区、生态敏感地带,避开了人口密集的城市下方,也剔除了政治动荡、政策不支持的区域。最终得出的是一个更现实、更保守的总数——1.46万亿吨二氧化碳。
这一容量即便全部用尽,最多也只能让全球变暖逆转0.7℃。要知道,现在已经比工业化前升温了1.2℃,人类正拼命想守住1.5℃的防线。换句话说,单靠“埋碳”,连一半的账都还不清。
科学家也坦承,这不是最终答案。他们还没算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比如未来会不会有更高效的捕碳机器,或者更安全的封存方式。但正因如此,人类更需要清醒:地质碳封存不是“无限续存”的保险箱,而是一个有限的“应急工具箱”。
真正可持续的出路,不能仅靠地球“消化”,而是要从源头把控,否则终有地下碳库满仓的那天。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纳米级粒子“量子挤压”首次实现2025/09/23
- 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释放三重信号2025/09/23
- 光伏行业实现多环节高效协同2025/09/22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迈入关键阶段2025/09/22
- 创新中国隆起西部高地2025/09/22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