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国际“磁吸力”

发布时间:2025-09-18 08:06:19,阅读次数:37 更多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创新居于首位。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超大特大城市制度创新、要素配置和科技创新能力明确提出3个“支持”。这意味着,超大特大城市必须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节点链接作用,增强国际“磁吸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超大特大城市,往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心,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具备强大的资源聚集能力,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还是交通枢纽和信息中心,能够与全球各地紧密相连,为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动提供有力支撑。

这样的优势,使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链接。在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和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更要通过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换发展动能、迸发创新活力。

对照这样的任务要求,必须看到,超大特大城市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配置;创新生态不够完善,创新效率不高,影响了对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传统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格局、城乡发展格局等,都需要因时而变。而各项调整变化的关键遵循,就是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科学方法。

一方面,拆除各种有形无形的“藩篱”“壁垒”,着力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释放市场需求信号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显著提升市场效率与资源聚集效应,更好接轨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另一方面,持续增强超大特大城市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在制度型开放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探索创新,助力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而言,要瞄准分工定位,聚焦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未来产业方向,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和成长;完善创新生态,提升科技与产业匹配度,提升金融、贸易等高端服务功能,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着力打造良性竞争市场环境,以营商环境建设替代“政策洼地”竞赛;等等。

作为我国“聚人”“聚产”的主要空间载体,超大特大城市会对周边毗邻地区的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产生“虹吸效应”;发展到一定阶段,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又会产生“辐射效应”,为周边地区创造更多新的发展机会。破解“虹吸”与“辐射”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准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锻长自身长板,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从“单打独斗”到“组队出击”,从“比拼规模”到“竞合共赢”,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正进行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在创新驱动、特色发展、机制突破与深度协同中,城市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将会助推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202743今日访问量:1559昨日访问量: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