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R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制成
发布时间:2025-05-02 07:48:57,阅读次数:45 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官网30日消息,在聚变能源领域,ITER实现了一项里程碑式成就——全球规模最大、功率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所有组件制造完成。
此次完成的最后一个组件是中央螺线管的第六个模块,在美国制造并完成测试。待其在法国南部ITER实验堆现场组装完成后,中央螺线管将成为该系统最强大的磁体,磁力足以吊起一艘航空母舰。它将与俄罗斯、欧洲和中国制造交付的六个环形极向场(PF)磁体协同工作。整个脉冲磁体系统重约3000吨,是ITER环形反应堆(托卡马克装置)的电磁“心脏”。
该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工作原理分五个步骤。首先将几克氢燃料(氘气和氚气)注入ITER巨大的托卡马克反应堆腔室。接着,脉冲磁体系统通电使氢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随后,等离子体就被约束在这个磁场构成的“无形笼子”里。再之后,外部加热系统将等离子体温度提升至1.5亿摄氏度。最终,在此高温下,等离子体粒子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大量热能。
按计划全面投入运行后,ITER仅需50兆瓦的输入加热功率即可产生500兆瓦的聚变功率。在这种效率水平下,聚变反应基本自热,形成“燃烧等离子体”。
ITER旨在证明聚变(太阳和恒星的能量)作为地球上丰富、安全、无碳能源的可行性。这是一个由30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其中,中国制造了一块10米长的极向场磁体,已安装于托卡马克装置底部。中国还为部分PF磁体贡献了铌钛超导体,此外还贡献了18个超导校正线圈磁体,其被放置在托卡马克周围,用于微调等离子体反应。
ITER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表示,ITER独特之处不仅在于技术复杂,更在于国际合作框架使其能在不断变化的政治格局中推进。这一成就证明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挑战时,能克服分歧推进解决方案。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人工智能+超声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2025/05/02
- 中国作为主宾国亮相古巴国际旅游博览会 2025/05/02
- 全国海洋旅游首季实现“开门红”2025/05/02
- 一季度我国服务业“压舱石”作用突出2025/05/02
- 走进工运旧址 触摸百年脉搏2025/05/02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