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座城市看微短剧精品化
发布时间:2025-05-15 07:25:05,阅读次数:47
微短剧,因其体量小、节奏快、情节密,成为兼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网络文艺形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微短剧也出现了内容粗糙、野蛮生长等问题。今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提出大力促进微短剧行业专业化、精品化发展。微短剧如何走好精品化之路?记者在陕西西安、河南郑州、浙江东阳进行了采访。 陕西西安 镜头对准现实题材 陕西西安市是很多微短剧的诞生地。数据显示,全国每100部微短剧中,便有60部诞生于西安。 在西安,随着微短剧精品化趋势加强,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将镜头对准现实题材。剧情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为观众带来了更深刻的观剧体验。哔哩哔哩、陕西其吉格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老盔有了新主人》,关注京剧艺术传承,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陕西星光映美数字文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人活一口气》,以返乡创业为故事题材,上线以来累计播放量达2.5亿,并获陕西省“优秀微短剧”奖项。 点开微短剧《一姐》,许多观众被紧凑的剧情所吸引。该剧聚焦打击人口贩卖主题,讲述了女主人公带领女儿与姐妹同黑恶势力斗争的故事,上线以来累计播放量破亿。该剧发行公司云想科技研发了AIGC应用产品,用于短视频剧本创作、广告图片和视频素材的自动化生成等。 在创作现场,编剧团队在系统中输入“校园”等关键词后,分镜头脚本瞬间生成。“AI不是替代创作,而是帮我们提高效率。”云想科技政企事业部总经理张永双介绍,今年一季度,云想科技已发行24部微短剧,5部播放量过亿。 2023年5月,云想科技的中西部总部入驻了陕西西咸新区。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持续的内容创新,西咸新区逐渐成为创作高地,目前共有微短剧六大拍摄基地、三大制作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两大创作基地及一个实训基地,去年微短剧产业营收达1.6亿元。 在西咸新区十里沣河影视基地,2500平方米的摄影棚里,医院、法庭等场景可以快速切换。基地另有5万平方米的实景合作区,涵盖150余个场景,日均接待10个剧组。基地负责人李博介绍,聚焦短视频博主与回乡创业青年等新职业的微短剧《小镇茶香恋习作》即将在此开拍。 通过深入现实生活、结合相关领域,微短剧实现着内容的提质升级。去年,陕西省广播电视局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陕西微短剧产业扶持资金,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计划两年内推出200部以上在国内主要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培育15家以上微短剧行业领军企业。 今年,西部国际短视频拍摄基地签约落户西咸新区,计划年内建成开放微短剧全产业链生态园区。“我们期待基地吸引更多剧组扎根西安,同时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跟着微短剧’前来打卡体验。”西咸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南郑州 群众演绎乡村故事 清晨,在河南郑州市新郑市张新庄村,72岁的李大爷放下锄头,换上了戏服。在木马影视基地的“农家小院”场景里,李大爷本色出演了卖苹果的农民。 自2023年9月运营以来,基地时常上演这样的场景。在这里拍摄的微短剧有1100多部,周边酒店因接待剧组而常年客满,众多村民也当起群众演员,增加了收入。“一把岁数,还能在家门口演戏,这好事上哪找!”李大爷说。 2024年10月,郑州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以真金白银的补贴、快速办结的备案,进一步支持郑州微短剧企业发展。意见发布至今,郑州平均每天产出4.3部微短剧,相继投放至各大网络视听平台。在航空港区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的20个实景棚之间,每天都有多个剧组穿梭忙碌。 技术创新升级,让更多带有烟火气的微短剧与观众见面。 惠济区良库文创园里,郑州日新阅益公司的AI剪辑系统将原本需要3天的后期处理工作缩短至5小时,提高了微短剧的制作效率。“我们希望争分夺秒,拿出更多优质剧作。”公司负责人侯超说,“在创作乡村题材时,我们追求贴近现实。像返乡青年与村里老人争论机械化种粮的情节,就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 微短剧,为拍摄地的发展带来活力。在登封市嵩山脚下,7岁的“功夫萌宝”王乐乐与少林武校学生参演了微短剧《快乐萌宝有功夫》,拍摄现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围观。这部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的微短剧,将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与少林功夫相结合,拍摄期间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30%。 木马影视基地,将废弃办公楼改造成20个实景棚,医院等拍摄场景的日租金在3000元左右,时常供不应求。周边一些村民,也出租房舍、充当演员,有的还成立起“剧组服务队”。65岁的王婶,组建了专为拍摄场地提供保洁服务的10人小组,人均每月增收4000元。嵩山脚下,农家乐经营者王翠花把微短剧的二维码印在菜单首页:“昨天,又有客人拿着剧照,来找剧里的同款菜。” 非遗市集上,63岁的藤编匠人王保田展示起微短剧中的同款藤包,吸引游客驻足。“我这手艺,靠微短剧火了!”王保田笑着说。 微短剧,让郑州本地的乡亲们参与其中。此情此景,正是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演绎。 浙江东阳 流量赋能文旅产业 在浙江东阳市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内,身穿古装的演员们手持微短剧剧本,在导演的指导下对词、走戏。 横店正成为“竖店”——曾经主攻电视、影院屏幕的横店影视城,近年也紧抓手机屏幕,掀起微短剧的拍摄热潮。 为更好适应趋势,华夏文化园在2023年转型为微短剧拍摄基地,打造了数十个场景。今年以来,平均每天有10多个微短剧剧组在此拍摄。 “以前拍一部微短剧,只要两三天。许多剧组甚至就拿单反相机拍摄。”东阳德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屠光浩介绍,随着治理力度不断加强,以及业内更加注重剧集质量上的竞争力,一些微短剧剧组的制作水平直追传统影视剧剧组,精品微短剧越发常见,呈现叫座又叫好的新趋势。 微短剧市场进入拼质量阶段,老牌影视城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近年来,横店影视城依托原有景区资源,打造了一批微短剧拍摄基地,旨在满足多种类型剧作的拍摄需求。占地80亩的宋街影视拍摄基地,拿出了一半区域,改造成适应微短剧置景特点的9个拍摄场景。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横店共接待微短剧剧组780多个。 “这里有完善的影视产业链和配套服务。”屠光浩说,“服化道、群众演员招募等环节,都可以就地对接,响应很快。这帮我们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持续探索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开发影视主题的沉浸式体验产品,也是横店影视城的致力方向。 清明上河图景区,是微短剧《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的取景地。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该剧讲述了一名横店演员与《清明上河图》画中人跨越时空互动的奇幻故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卢旭萍介绍,该剧故事情节与景区文旅资源结合紧密,观众可以到景区身临其境,与古装打扮的演员一起穿越到《清明上河图》中,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截至去年底,浙江累计有28部剧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今年起,浙江开展“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重点抓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带你去个好地方”“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非遗”等行动,建立微短剧重点项目库。 今年,浙江拟创作推出40部左右的优秀文旅微短剧作品,探索更多“微短剧+文旅”的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更好将微短剧流量优势引导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本期统筹:郭 玥微短剧《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剧照。
数据来源:《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5日 07 版)-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工业绿色微电网驶入发展“快车道”2025/05/14
- 邮轮市场回暖按下“快进键”2025/05/14
-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2025/05/14
- 政策红利“退潮”后,储能产业怎么走2025/05/14
- 我科研团队实现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2025/05/14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