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挖“冷”资源,激活“热”经济
发布时间:2024-11-08 08:01:38,阅读次数:139 天气转冷。以往,东北人说“冬季来了”,意味着严寒和“猫冬”的开始。如今,从北到南,从小众到大众,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消费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升温。“冷”资源孕育“热”产业、激活“热”经济,这一“冷与热”的辩证法,为我们做好当下经济工作提供了启示,增添了信心。
有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滑雪、冰钓、冰雪装备……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冷”“热”转换的案例,不止于冰雪经济,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都有一些看似冷门的学科、角落、生意。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多元化需求的涌现,这些冷门的、闲置的、沉睡的资源被一一“唤醒”,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浙北莫干山脚下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经过巧手改造,变成备受城里人欢迎的精品民宿、网红民宿;上海长江之滨钢铁厂搬迁后留下的高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数据中心,实现从吞吐物料到吞吐数据的巨大转变;曾经风沙肆虐的大西北戈壁荒漠,装上光伏板和风机后变身“陆上三峡”,收获“发电+治沙”的双重效益……
推动“冷”“热”转换,需要解放思想,做到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瞄准细分市场需求,往往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拿北方普遍拥有的“冷”资源来说,既可以发展冰雪经济,也可以发展绿色算力,不少地方已经依托天赐“凉”机做出了文章、尝到了甜头。关键是要注重需求牵引,在供给层面进行创造性转化,这考验着地方的发现力和创新力。
推动“冷”“热”转换,还需要善用科技,提高附加值。“冷”“热”转换往往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科技。远离海洋的新疆能在看似无用的盐碱地中打造海鲜养殖基地,靠的就是科学养殖。冰雪经济要延伸产业链,富有科技含量的冰雪装备是一个方向。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更是具有乘法效应,和诸多冷门资源结合后,往往能起到点“数”成金的效果。
人们对于经济运行的体感,不仅来自宏观的统计数字,更来自微观的实践创新。只要各地各部门开动脑筋、擦亮眼睛,在“冷”“热”转换上下功夫,就能为中国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何欣荣)
新华社上海电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10月企业销售收入环比持续增长2024/11/08
- 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美好2024/11/08
- 超七成人形机器人企业前三季度盈利 加码研发竞逐高端制造2024/11/07
- 房企10月销售整体表现亮眼2024/11/07
- 全国单体容量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并网发电2024/11/07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