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再获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04 08:47:42,阅读次数:192 “作为填补世界空白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存在可逆转肝纤维化的情况。”分子病毒学及药物研发专家罗楹在“国际罕见病日”到来之际表示,肝纤维化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进展顺利,国内临床3期试验将在2024年完成临床试验数据收集,“这意味着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向再次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又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患有肝病的患者达到了13亿人,我国占六分之一。2018年《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乙肝传染率高达5.1%—10%,约有8000万的病毒携带者,其中2000万为确诊病人;中国患脂肪肝人数超过2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原副院长、肝病中心原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成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肝纤维化是各种肝脏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经常经历的一个动态过程。早期积极去除危险因素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但若发展到肝硬化则不能逆转。因此有效地控制此环节,对预防肝硬化意义重大,肝纤维化的可逆性治疗将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
成军表示,我国正在自主研发的治疗肝纤维化新药一旦成功获批,将再次实现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的创举。
中国自主新药研发水平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然而在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领域,中国却走在前列。十多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是首款在国家药监局获批的在中国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在世界领域填补了空白。
业内人士透露,创新药研发因投入大、周期长、获批率低而不被喜欢“短平快”的资本看好,这也是我国新药研发水平与欧美国家比较相对落后的原因。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批准了83款新药(不包括中药和疫苗),创下近年新高,较上年增加67%。82款获批新药中,39款是国产新药。仅上半年时间1类国产创新药的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
成军认为,集采制度压缩了药物利润空间,一味靠仿制或者进口药物的企业生存空间变小,这激发了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完)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2024/03/04
- 上市公司闻“氢”起舞 积极拥抱万亿元产业链2024/03/02
- 国家统计局: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1%2024/03/02
- 新能源车与电网互动提速2024/03/02
- 未来先行,拥抱智能时代2024/03/02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