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经济总量十年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发布时间:2024-02-24 08:30:15,阅读次数:210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吉宁 张章)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交上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这是记者22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了解的信息。
北京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表示,十年来,北京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雄安新区绘就“未来之城”新画卷。刘伯正表示,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建成投运。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亮相,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承载力和吸引力稳步增强。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落户。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了解到,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企业对津冀两地企业投资4.9万次,投资总额2.3万亿元,“北京研发、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演唱会经济”助力香港文旅发展2024/02/24
- 1月中国吸收外资1127.1亿元2024/02/24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低温黄色预警2024/02/24
- 智能手机市场反弹 国产手机一机难求2024/02/23
- 氢氦分离装置可提取纯度99.999%以上高纯氦气2024/02/23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