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迎来下半场 全球供应链距离正在缩短
发布时间:2020-06-22 08:21:14,阅读次数:359 - 0 1全球化迎来下半场 全球供应链距离正在缩短“一定要转型做内销,不然的话就是坐吃等死。”一家鞋类外贸企业老板于佳树(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外贸企业如履薄冰,这主要是因为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发生了改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成政珉、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的供应链正在缩短,区域化将成为全球化的新趋势。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如何在新的体系里完成自我增值、找到自己的位置将是需要摸索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亚琼上周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高端对话专题活动上表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给全世界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但同时,多家跨国企业公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面临的挑战不少,但是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令他们化险为夷,在保障员工安全的情况纷纷满血复工。他们认为,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缩短,外贸公司和代工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会越来越小。外贸企业“渡劫”成政珉指出,随着全球供应链的缩短,外贸公司和代工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会越来越小。因此,在这样的趋势下,外贸企业的日子备受煎熬。对于他们来说,转型做内销是一个选择,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于佳树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主要做鞋类慢时尚的订单,所谓慢时尚就是采购周期比较长,从下单到发货再到销售基本需要半年的周期。于佳树介绍称,以冬季的鞋子为例,客人一般是春季下单,入夏的时候做完,然后加上海运时间,到客人那边正好是要铺冬季货的时节。于佳树说:“3月和4月原本是接单的旺季,但是受疫情影响,原本应该下单的客人不是没消息就是暂缓。而为了保持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原先向工厂下的单子又不能取消,所以公司现在有不少库存。”随着国外复工复产,于佳树表示目前有复苏的迹象,但也不能保证能就此恢复正常。据他介绍,为了帮助外贸企业清除库存,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两种渠道:第一,入驻阿里巴巴国内站,免除一年阿里巴巴国内站的费用,但该平台鞋类佣金抽成达10%;第二,当地商务厅帮忙联系MCN(Multi-Channel Network,直译为多频道网络,这里指内容创作者服务机构)公司,在抖音、快手、淘宝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不用交坑位费,但这些直播平台鞋服类佣金抽成高达30%。因此,这两种方式对鞋类外贸公司来说,都不是特别合适。于佳树向记者解释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尺码不合适,鞋子码段和配比都是按照出口来做的,如果卖内销,报废率将在40%左右;二是平台佣金过高,不仅不能回本,还要赔钱。”不过,于佳树向记者表示,今年还是想转型做内销,做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内销周期短,资金轮转快,市场接受度需要从零开始培养。最大的问题就是渠道问题,因为各个头部资源都已被垄断。”前路困难重重,于佳树却向记者强调:“一定要尝试,不然就是坐吃等死。明年外贸企业可能会更不景气,因为客户都会急着处理今年的库存,对新品研发的意愿将下降。”王新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外贸公司转内销很困难,内销竞争十分激烈,不像做外贸时只要按时按量按单子完成就可以。”不过,也有利好的方面——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成政珉向记者表示,过去十年,全球四分之一消费增长来自中国市场,而且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对消费仍有需求。王新奎称,中国的产业链格局也已发生变化。“过去因为国内市场不够强大,收入低,所以只能利用劳动力去开拓国外市场。现在,国内市场很大,消费能力正在崛起,因此可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扩大内需。何亚琼表示,从需求层面看,政府一直在努力释放消费潜力,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比如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开通4K超高清频道、增加节目源,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新应用,激发潜在消费活力,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运转。全球化是不可逆的受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在过去两个月的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中国美国商会今年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16%的美国企业表示至少会将部分生产或供应链迁出中国,还有28%的美国企业将在采购方面进行类似调整。不过,成政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宏观、微观的运作而形成的,短时间内大幅调整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明确的商业逻辑。麦肯锡在《快进中国: 新冠疫情如何加快五大经济趋势 》中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就在全球90%的国家/地区将在今年经历GDP负增长时,中国经济今年仍有望增长1.2%。因此,中国可能仍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而中国为满足内需而培育起来的广泛供应链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此外,很少有国家/地区拥有像中国这样成熟且高度规模化的制造业生态系统。欧莱雅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对记者表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建立在成本和规模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市场潜力、质量、创新和可持续韧性上。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的核心就是大家一起创新,一起创造。”此外,多位跨国企业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有利于企业对抗疫情,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对记者表示,此次疫情体现了跨国公司在各地布局产能的优势。据陈玉东介绍,从3月下旬至5月,博世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工厂停工,但此时中国开始慢慢复工复产,因此博世就调用全球资源来保证中国市场供应链的安全,以保证最终客户的安全生产。费博瑞表示,欧莱雅全球性的供应链证实了其效率高、反应速度快的优势。“中国复工以后,我们通过其他地区的供应链为中国工厂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令欧莱雅中国工厂满负荷复工,以保证市场的需求。之后,当疫情在全球暴发时,我们又通过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采购、运送物资去其他国家和地区。”费博瑞还表示,在这次疫情中,既有全球化供应的规划、又有本土化运行的供应链系统是非常有优势的。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乔健表示,全球化使联想在疫情期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减少了很多风险。“我们以企业的实践证明了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家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区域化或成新趋势尽管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同时要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在上升,未来区域化发展将成为新趋势。王新奎对记者表示,过去二十年,全球供应链大量布局在中国,使得中国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促使中国前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从全球来看,全球价值链发展很不平衡,因为很多国家没机会享受到全球化的红利。此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造成了产业空洞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常激烈的社会矛盾,使得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泛起。从根本上来讲,这是对我们不利的。从长远来讲,现有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布局和市场布局不利于我们的产业升级。”王新奎认为, “我们在过去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因此产生了供应链安全问题。华为就是个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典型例子。我们的粮食、能源同样面临供应链安全问题。未来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但是,王新奎也强调,不能搞封闭式的自主开发,需要采取政策措施来满足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畅通的需求。“化工、汽车、计算机、电子、机械和设备、电动机、运输设备这几个行业就一定需要全球供应链,不可能脱离全球供应链进行自力更生、全部自主开发。”疫情暴发以来,尽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存在不稳定性,但是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却有所增多。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4.2%,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9366.2亿元,增长2.8%;自东盟进口7598.6亿元,增长6%,均高于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王新奎对记者表示,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会朝着区域化、次区域化方向发展。“预计今后的供应链越来越收缩,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将在欧洲、北美、东亚、东盟等区域聚焦。北美供应链区域化将非常明显,因为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互补性非常强。次区域化如东盟、中日韩将成趋势。”成政珉也对记者表示,全球供应链的距离正在缩短。随着需求增加、供应链逐渐成熟,跨国企业会在当地开设工厂,以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中国、印度等大市场本土需求蹿升、供应链成熟,自产自销的现象比较明显,对贸易需求减少。这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但是这不代表去全球化的出现,而是全球化下半场的开始。”他认为,服务化、数字化和区域化将是全球化下半场的三大特点。在新趋势下,王新奎认为中国接下来将会有一个较长的转型阶段,一方面是低端的供应链分工会逐步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则是要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今后一段时期会比较困难,老的全球供应链离开、新的供应链优势还未建起,是最困难的时期,但每个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这将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只要政策得当。”
0 2郑州机场连续两月货运增速全国第一6月15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悉,5月郑州机场货运大通道实现逆势增长,增速达60.8%,连续两个月货运增速排名全国第一。“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河南机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郑州机场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不断提升货运保障效率,完善枢纽航线网络,确保国际货运航线不停航。截至目前,郑州机场今年新开14条定期货运航线,新增19个国际通航点,保障国际全货机1332班,同比增长94.4%,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的起点,郑州机场是郑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龙头。今年以来,航空港实验区坚持“枢纽+开放”的路子,积极推动枢纽节点与口岸平台之间、枢纽建设与货物组织间衔接,加快多种方式集疏网络建设,不断提升航空枢纽综合保障能力。前5个月,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商进出口完成4268.41万单,货值34.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7.17%、116.51%。“5月份,跨境电商企业在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完成航空货运申报591.4万单,占整个河南单一窗口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单量的62.83%。”河南电子口岸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据悉,目前机场三期建设已全面启动,河南本土航空公司中州航空入驻并开航,中原龙浩航空实现国际航线基地串飞;首单进口药品业务测试顺利实现,郑州药品口岸正式启用;郑州高铁南站建设全面展开,米字形高铁网快速形成,郑州航空港的枢纽优势正在不断增强。“我们将继续在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轨道交通网融合上下功夫,加快郑州南站、机场三期等交通节点工程和外联路网建设,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物流通道枢纽。”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俊峰说。
0 3贸发会议:今明两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持续下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16日发布报告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相较去年将减少40%,明年将进一步减少5%至10%。贸发会议当天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FDI将大幅缩水,总额预计将首次降至1万亿美元以下,创过去15年来最低水平。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预计,疫情对FDI造成的影响在全球各地都将十分显著,但相较而言,发展中经济体所受影响更大。詹晓宁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吸引FDI方面有独特优势。一方面,中国政府对疫情的防控行之有效,有利于企业较早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中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和运营。报告显示,全球FDI继2017年和2018年出现明显下滑后,于2019年小幅回升3%,总额达1.54万亿美元。具体来看,去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增加5%,达8000亿美元。同期,美国仍是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达2460亿美元。去年,亚洲仍然是吸收全球FDI最多的地区。同期,流入中国的FDI小幅增至1410亿美元,创中国吸收FDI历史新高。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FDI流入国。报告预测,自2022年开始,在全球价值链为提高韧性进行结构调整、资本存量得以补充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的拉动下,FDI流动有望缓慢恢复。但贸发会议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表示,全球FDI前景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最终表现将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以及为缓解疫情对经济影响所实施政策的有效性。
来源:一带一路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我国信用评级业有望迎来更多国际机构和民营机构 2020/06/22
- 5月发电量同比增4.3% 意味着经济社会秩序正加快恢复2020/06/22
- 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病例26例 其中本土病例25例 境外输入病例1例2020/06/21
- 特朗普疫情后首场竞选集会举行,竞选团队6人核酸检测呈阳性!2020/06/21
- 80万伏的高压击中汽车会发生什么?2020/06/21
- 热门关注
-
- 奋楫十年 天翼云以科技创新刷新“中国速度”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标志性的生产力,这是时代的烙印,也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
- 连续三年亏损 苏宁易购遭“ST”5月5日,苏宁易购停牌,5月6日开市起,这个昔日的零售巨头股票简称将变为“ST易购...
- 苏宁易购筹划股权转让 神秘接盘方近日将亮相2016年成功引入淘宝中国作为重要股东后,时隔4年多时间,苏宁易购再次发布重磅消息...
- 未来金融就在眼前,火星数字资产银行荣获“2018年度区块链创新服务奖”7月5日,“2018区块链世界论坛·深圳峰会”在深圳京基100举行,作为全方位为数字资...
- 公交车司机9年未过团圆年,苏宁彩电助其实现心愿转眼春节就要到了,游子已经踏上了回家的归程。提起回家团圆,大家都是归心似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