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时代华彩

发布时间:2025-10-19 07:06:24,阅读次数:17 更多
金秋送爽,文化芬芳遍洒江苏。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正在全省各地火热上演;“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为群众带来一场场身边的优质文化演出。

一件件文艺精品、一场场文化盛宴,正是江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展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间,江苏奋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强富美高”新江苏这幅画卷上,“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厚植精神沃土,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十四五”期间,江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理论舆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同步发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汇于发展全局,展现出强大伟力。

“真理的味道很甜,青年的奋斗最美!”作为南通市首家理论宣讲学院,崇川区·通大马院理论宣讲“青骑兵”学院9月底成立,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遴选了20名优秀学生,加入“青骑兵”宣讲队伍。

江苏始终把强化理论武装摆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年组织全省400多万名基层党员参加集中培训,创新打造江苏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多层次、广覆盖的学习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榜样之光如星辰闪耀,文明实践似繁花绽放,文明新风如清泉沁心……“十四五”以来,江苏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主流价值引领更加彰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江苏持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年均超10万场,将家国情怀深植于百姓心中。

红色,是江苏大地最厚重的底色。2024年3月,《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为赓续红色基因提供了法治保障。2024年,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1.07亿人次,推动红色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星辰闪耀处,榜样动人心。2022年以来,“道德的力量”新时代江苏先进典型事迹巡演,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精神之光,润物无声中沁入群众心田。

“十四五”期间,江苏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培育选树机制,全省涌现全国“时代楷模”2个、江苏“时代楷模”6个,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0人、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5人,“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层出不穷,引领着全社会尊崇英雄、见贤思齐。

一座座实践阵地让文明深深扎根。全省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2万家,实践点3万多家,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关键平台。

从创建“文明城市”迈向建设“城市文明”,江苏不断探索新路径。今年,全省8个县级城市新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目前江苏共有37个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之光洒向城乡各地,创建成果转化为百姓身边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江苏广泛开展“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发源于南通的“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唱响全国,去年带动全国超2665万人次参与,助力更多少年儿童向美而行、阳光成长。

坚持为民惠民,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以文育人,凝心铸魂。“十四五”以来,江苏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精神面貌愈发昂扬向上。

文艺创作硕果盈枝,精品力作持续涌现。江苏健全文艺创作生产“五全”工作机制,推动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电影《守岛人》等6部作品、扬剧《郑板桥》等5部作品先后入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首演以来,成为“一票难求”的现象级作品。今年暑假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刷新江苏出品影片票房及观影人次纪录。

文化惠民精准直达,艺术芬芳浸润心田。今年1月以来,江苏创新实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通过省市联动“送文化”“种文化”,覆盖人次超1000万。

9月,“茉莉花开”活动为全省基层文艺院团和文化单位赠送一批流动舞台车。这些可以一键启动的舞台车科技感满满,搭载24平方米LED大屏、80平方米大舞台,成为行走的“文化加油站”。

文化盛宴常办常新,群众参与乐享其中。近年来,江苏创新打造江苏“读城”行动、“非遗生活荟”等特色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江苏推动院团“一团一策”“一类一策”“一地一策”改革,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剧目创作“盐城现象”、基层文艺院团“涟水现象”产生积极影响。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文脉底蕴邂逅时代律动

漫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古街老巷在时代脉动中焕发新生;走进南京、扬州、徐州等地的博物馆,一场场“上新”的展览唤醒文脉记忆。江苏的文化图景,既有千年文脉的厚重底色,更有创新表达的时代气息。

吴韵汉风交融激荡,江苏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十四五”期间,江苏深入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江苏文库》至去年年底已出版近1600册;创新举办江南文脉论坛、汉文化论坛等高水平学术活动。

10月16日,2025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举行,这项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自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推动全球运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大运河和长江,黄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作为江河交汇省份,江苏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让千年文脉更好地融入当代、滋养后世。

看沉浸式展览、逛文创市集、体验文物盲盒猜猜猜活动……2024年,全省备案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约1.4亿人次,居全国前列。作为文博资源丰厚的省份,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一年来,政策落地成效逐步显现:全省共举办各类主题展览超千个,平均每天新增近3个;91家博物馆实现延时开放,其中47家场馆接待观众人次同比增长22.05%。创新开展“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单日接待人次达4.2万,刷新纪录。

文化深流,产业潮涌。202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2.2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今年,《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为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按下“加速键”。

放大“乘数效应”,各地纷纷驶上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赛道。2024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超10.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3万亿元。这个夏天,“苏超”成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全民体育盛会,单场最高上座超6万人,创下中国业余足球赛事单场观赛人数纪录,赛事巧妙串联全省文旅线路,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域多场景消费。

“十四五”以来,江苏文化加快走向世界,国际传播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文明遇·鉴”活动在欧洲成功举办,昆曲、民乐、非遗等多种艺术形式,让江苏大地上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让文化自信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时代光彩。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290973今日访问量:1564昨日访问量: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