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解读江苏“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赋能卓有成效 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发布时间:2025-11-12 07:29:00,阅读次数:8 11月11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五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体育局以及南通市、淮安市、泰州市相关负责同志参会,共同展示江苏如何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驱动经济增长、提升民生福祉的强大引擎。
家底:多个“第一”夯实赋能根基
江苏的文化“家底”有多厚?答案藏在跨越时空的历史遗存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介绍,江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项,数量全国第一。
系统性保护是筑牢根基的前提。“十四五”以来,江苏持续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用220余项考古发掘成果实证“何以江苏”,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等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数量全国第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4312处。《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出台,核定公布三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525处、9178件/套,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制度与资源保障。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全省备案博物馆已增至367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6家,2024年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突破1.39亿人次,保持全国第一。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介绍,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源地,南通正全力让文物“活起来”:“我们运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参观者能‘穿越’回1905年,亲身感受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艰辛与决心。”据介绍,围绕博物馆IP开发与场景创新,南通正着手更新改造纺织博物馆,将传统展区向现代T台转型,打造集文化展示、时尚发布、科普于一体的新平台。
活态传承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江苏在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后,进一步推动非遗进商圈、进乡村、进社区。全省已推出苏州沧浪亭、镇江西津渡等省级示范项目32个,创设省级非遗工坊102个、非遗创意空间45家。泰州市不断拓展非遗转化路径,培育了泰州木雕、兴化木船等非遗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工坊等50余家,通过“非遗+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创新:1元门票带动7.3元消费
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江苏的答案是:深度融合与大胆创新。杨志纯介绍,2024年,江苏接待境内外游客10.9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34万亿元,今年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文旅消费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十四五”以来,“文化+”业态持续爆发出强劲动能。淮安市副市长封蕴珊介绍,近年来,淮安持续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金名片,推动文化资源向发展优势转化。2022至2024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从381家增长到473家,营业收入从280.7亿元提升至474.2亿元,3年复合增长率达30%。今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净增65家,实现营业收入370.6亿元,同比增长21.9%。“例如,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累计接待游客达1047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70%,成为重要的文旅产业引擎。”
文商旅体融合催生消费新场景。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朱宝荣介绍,围绕“票根+”“赛事+”“夜经济”等消费热点,省商务厅打造了丰富的活动矩阵。承接“苏超”赛事流量,各地市场化开发“票根+”活动,实现“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联动打造573个“苏超第二现场”,组织超1.6万家商户开展“苏·超级夜”活动。体育赛事成为赋能城乡发展的新亮点,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范金华介绍,1—9月,全省纳入监测的213项重点赛事,带动客流573.4万人次,拉动消费35.4亿元。
文化产业主体茁壮成长。省文化和旅游厅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创新推出“苏旅贷”金融产品,目前已累计为228家文旅企业发放贷款25.94亿元。在梯度培育下,截至9月底,全省规上文化企业增至12538家,位居全国前列,并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4个。科技赋能也为文化产业注入活力,全省建成省级智慧旅游景区32个,涌现出南钢“数字工厂”、苏州“虎丘秘境”等一批创新示范项目。
惠民: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家门口
文化赋能的落脚点在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四五”以来,江苏始终围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强化高品质文化供给,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杨志纯自豪地提到,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扬剧《郑板桥》、民族舞剧《红楼梦》等5部作品获国家文华奖,实现了“五连冠”且获奖数量全国第一。连续7年创新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及构建的美术书法品牌活动体系,成为百姓欣赏高雅艺术的重要平台。
在满足人民高层次审美需求的同时,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持续向基层延伸。为破解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江苏创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培育了1009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了1011个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泰州市副市长陈力告诉记者,泰州市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育文化”相结合,每年组织开展“四季村晚”“送戏下乡”等演出2800余场,惠及人民群众超百万人次,并培育乡村群众文化团队200余支。
宜居宜游的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江苏文旅品质。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创成国家级集聚区16家。南通市优化水岸联动,以水上巴士串联博物馆与濠河景点,试运行沉浸式实景演艺“濠河夜画”,让市民游客白天探寻历史,晚上泛舟赏景。
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农民幸福感。泰州市东罗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陈力说,通过擦亮乡村文化底色、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壮大乡村文化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使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杨志纯表示,随着《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出台,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南通将在下个月举办博物苑展陈更新展、全国博物馆馆长学术交流分享会、全国博物馆文创市集等系列活动,并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别样的文博盛宴,推出“百年如意——故宫博物院文物”展览,把100余件的珍贵文物请到南通来,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顶级文物的魅力。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举办2025/11/12
-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2025/11/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瓦塔拉当选连任科特迪瓦总统 2025/11/11
- 《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出版发行2025/11/11
- 南黄海海洋监测基地获批启建2025/11/11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