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来我省已发放超千亿贷款惠及5000多家企业
发布时间:2025-11-10 07:55:31,阅读次数:46 自2024年起,江苏以财政贴息政策为抓手,构建“财政引导+金融赋能”的协同支持体系,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注入持续动力。截至今年9月30日,各类贴息产品已发放贷款1434.05亿元,拨付贴息资金超10亿元,惠及5212个企业(项目)。那么,江苏为何密切推出一系列贴息政策?哪些领域企业在政策扶持下得以加速技术创新与产能升级?
激励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制造业作为江苏经济的“压舱石”,两年我省已发放贷款1015.29亿元,占整体发放规模约70%,成为贴息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领域。
“政策落地后,我们拿到8.8亿元贷款,原本担心的资金缺口一下补上了,项目推进直接按下‘快速键’!”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文奎语气里满是振奋。
这家深耕新型膜材料的T6级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南京市滨江经济开发区布局“年产10.4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提供高性能核心材料支撑。
“项目投资数十亿,专业技术要求高,单家银行很难承接这样的大额融资。”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高级客户经理李朝晖介绍,建行主动牵头,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组建外部银团,不仅打通审批绿色通道,更协助企业拿下172万元省市两级贴息补贴。
数据显示,自2024年6月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落地,目前已拨贴息资金4.5亿元,惠及2027个企业(项目)。省财政厅工贸发展处负责人介绍,这笔资金既重点支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也着力扶持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激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进一步夯实了江苏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为多个领域提供金融支撑
从贷款资金发放规模看,“城新贷”以179.13亿元位居第二。“作为聚焦城市更新领域的专项贴息产品,这笔资金精准对接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等重点项目,为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注入金融活水。”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负责人称。
在“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承载着许多南京人青春记忆的全民健身中心,将华丽变身为“青奥城市客厅”。项目负责人万星源介绍,这场改造既要兼顾情怀又要对接潮流,资金周转压力不小。“去年接触项目后,我们量身定制‘城新贷’融资方案,开通绿色通道,10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全流程审批。”紫金农商行鼓楼支行行长顾锋给出的资金清单,尽显政策红利的精准与高效:累计发放6笔贷款共5000多万元,利率经贴息后企业实际仅支付1.4%,2025年度预计可节约利息42.75万元,让该项目在兼顾公益属性与市场活力中稳步推进。
截至今年9月底,“城新贷”拨付3.29亿元贴息资金、惠及183家企业(项目),让更多城市更新项目焕发生机。
“苏质贷”以131.92亿元位居贷款资金发放规模第三位,但惠及企业(项目)的数量位居第一,达2203个。
在南通海安曲塘镇,江苏某特种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企业启动生产线升级计划,但卡在了“资金关”。“我们不看传统抵押物,而是把企业的质量荣誉、质量标准、质量认证等‘软实力’纳入授信核心维度。”江苏银行普惠金融部(科技金融部)副总经理栾成凯表示,仅用数日就完成“苏质贷”800万元授信审批与放款,让企业快速购入新设备。
“‘苏质贷’两年累计已拨付1.27亿元贴息资金,规模不算最高但覆盖最广的特点,恰恰契合了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融资需求急的痛点,让政策红利真正触达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负责人说。
此外,“交运贷”已发放贷款73.9亿元,拨付贴息1.78亿元,惠及116个企业(项目);“科技创新企业首贷”已发放贷款31.19亿元,拨付贴息0.42亿元,惠及731个企业(项目);“环基贷”已发放贷款20.53亿元,拨付贴息0.4亿元,惠及18个企业(项目)等。不同贴息产品根据领域特点差异化发力,既形成了覆盖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政策支持矩阵,也通过精准滴灌让贴息红利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撑。
实现“政策红利”向“发展实效”转化
去年以来,江苏陆续推出10多个专项贴息政策,更大力度推进“免申即享”,推动取消或大幅压减企业申报、部门审核环节及周期,贴息资金实行先预拨、后结算机制,有效增强企业获得感。“这绝非零散的短期举措,而是立足国家战略部署、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精准回应经营主体诉求的系统性、长期性政策布局。”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剖析这一系列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与长远考量。
这是对国家战略的“创新承接”。2024年初,中央明确大规模设备更新、城市更新等重点任务,作为经济大省,江苏不仅主动率先落实,更立足省情进行优化落地。比如制造业贴息政策将专精特新企业全面纳入支持范围,这正是结合江苏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推出的针对性举措,让中央战略部署在江苏开花结果。
这是对转型瓶颈的“精准破局”。当前江苏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传统产业面临设备老化、技术迭代滞后的问题。制造业设备更新、城市更新、交通运输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科创企业成果转化都需大额资金支撑。贴息政策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精准对接这些关键堵点环节,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发展最急需的领域。
这是应对复杂形势的“主动作为”。2024年以来,面对外部冲击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贴息政策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释放出聚焦实体经济、扶持重点领域的清晰政策信号,进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升级、基建完善、科创转化等关键领域聚集,在激活市场投资活力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长期动能。
从实践成效来看,江苏财政贴息政策尽显“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了“政策红利”向“发展实效”的高效转化。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效能:一方面聚焦细分领域需求,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差异化融资诉求精准施策,推动财政涉企资金由直接分配向更多激发市场内生动力转变;另一方面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畅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完善贴息资金使用跟踪机制,让政策工具更具针对性、普惠性与可持续性,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宁举行 2025/11/10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2025/11/09
- “体育强则中国强” 2025/11/09
- 设立30亿元新兴产业母基金 聚焦省际9市协同发展2025/11/09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