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苏州以水为脉书写新时代“姑苏繁华图”

发布时间:2025-08-26 07:28:43,阅读次数:25 更多

八月暑夏,清早5点半,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静谧中缓缓苏醒。位于平江路34号的凤池弄,71岁的周静英推门而出,手握扫帚畚箕,目光先落向门前的平江河。自担任这条河的“民间河长”起,每日清晨察看河水清浊,再修整门前花草、清扫地面,已是周静英雷打不动的功课。“平江河美到被游客夸赞像‘果冻河’,我们在河边住得自豪也舒心。”这位银发老人笑意里透着满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古城的命脉。正是这一脉活水,滋养着苏州古城为世人称道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孕育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让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与老伴在凤池弄临水而居40余载,周静英亲历平江河重归碧波的全过程——她记得河水腥臭时窗门紧闭的煎熬,更珍惜如今游船穿梭、游人如织的惬意。

治水:系统施策守护绿水长清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堪称古城的缩影。蜿蜒街区的这条主河道叫平江河,它的蝶变,始于一场关乎民生的“破局”——苏州城区居民家庭改厕工程。对此,周静英记忆犹新。

15年前,沿河不少家庭仍用老式马桶,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成了多年积习。每到夏季,河水浑浊发臭,沿岸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伴随着2011年左右“改厕”工程的有力推进,至2013年底,2万余户居民彻底甩掉马桶,古城河道也减轻了污染包袱。

紧接着,古城大范围推进“清水工程”,对平江河等城内河道实施高标准清淤——河底积存数十年的淤泥、垃圾被彻底清除,沿岸排污点同步完成全面排查与截流改造。

截污、清淤只是基础,让水“活”起来,才是关键。

8月21日,暑期旅游高峰正盛。记者沿河堤而行,平江河往东叫作中张家巷河,毗邻繁华商圈,河畔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这条东接护城河、西连平江河的恢复河段,如今随着园林部门微景观的“雕琢”,已变身“微园林艺术长廊”——

凌霄缀粉墙,月季垂碧水,游鱼倏忽往来,搅动一池清波。傍晚时分,几位外国大学生举着自拍杆抓拍鱼跃,上传小红书“打卡”,沉醉于园林雅致与水韵清凉,久久不愿移步。谁能想到,这处风光旖旎的河道,是苏州人用15年光阴重新“疏”出来的。

活水:十五载疏浚焕活水脉新生

“古城原本河网密布,水网是天然的‘净水器’。”姑苏区水务管理中心调度科科长陆宏坦言,随着人口流入、城市建设等,一些河道被填埋阻断,中张家巷河便是其一。

“平江河原有5条支河,且多数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因此南段活水力会偏弱一些。”陆宏介绍,为恢复水脉、增强南部水体流动性,苏州从2005年开始,对南段“消失”的中张家巷河段启动复挖工程:从规划论证、居民动迁,到河道开挖、驳岸修复……2013年仓街以东一期项目完工、2017年仓街以西二期项目启动实施直至2020年全线通水,仅607米的河道,在“疏通”水系经络中焕然新生,前后整整倾注15年心力。

通水后的中张家巷河,让平江水系流动性显著提升。加之日常精细化管护,如今,平江河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至Ⅲ类。

“习近平总书记都说我们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这福气,得靠大家一起守。”平江河两岸有十多口古井,家住附近的高继国退休后加入社区护井队,他打了个比方:“井通河,河连网,都得‘常用常新’才保活态。”他和队员们常带动商户、引导游客一起打水浇花、清扫老街,既重现“老苏州”生活场景,也为水巷生态添了份守护。

姑苏区180条河道,既有宽阔运河,也有蜿蜒水巷。其中古城核心有29条河道,既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又与民居生活紧密交织,治理难度极大。1.7公里的平江河不仅是其中小小一段,更已成为苏州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生动注脚。

用水:碧波润城叩响发展新篇

就在今年8月初,《苏州市河道清淤(多目的清淤)技术导则(试行)》出台,系全省首个系统性河道清淤技术规范。市、区两级水务部门还联合制定古城河道高质量管护标准,对排水口维护、餐饮排污、违建治理、景观协调等作出明确规定。

时间回溯到2022年,姑苏区水务管理中心成立,实现全域供水、排水与河道调度统一管理。通过精细调控,平江等片区管网水位常年低于河道20厘米以上,从源头防污水入河。近年来,姑苏区三级“河长”积极发挥效能,年均巡河超2.8万次,累计建成89条“幸福河湖”,省、市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五年保持100%。

如今的水城苏州,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常态,“东方水城”魅力持续释放:拙政园前平江河段如碧玉透亮,被游客冠以“果冻河”美名频上热搜,十全河、中张家巷河等水巷游线路成游客新宠。今年上半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1506.4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3%——千年碧波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古往今来,水脉始终是苏州的“生命线”。古时,水路是联通外界的贸易动脉;如今,“走水路”成了体验古城文化的新时尚。

“阊门片区水上游环通线路通航后,游客出火车站就能登船,沿外城河经阊门、山塘河、古运河,直达盘门、寒山寺、虎丘,实现‘舟行姑苏、全程漫游’。”苏州名城保护集团东方水城公司总经理刘星以数据佐证,今年以来,“环城游”“姑苏夜画”“十全探幽”等水上游产品接待游客146万人次。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139004今日访问量:890昨日访问量: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