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新面孔”首次亮相,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引人瞩目
发布时间:2025-09-12 07:28:30,阅读次数:39 初秋的南京,微风轻拂,舒适宜人。9月1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如约启幕,几十位院士、百余家高校院所、数千家科技企业、超万名科技人员应邀相聚。集中发布4100多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600多条企业技术需求,组织4000多家企业与专家教授、技术经理人、金融机构等对接洽谈,使大会主题“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具体可感、内涵丰富。
江苏连续3年召开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聚焦产业重点方向和新领域新赛道,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今年的大会,有什么新面貌,又将催生哪些新合作?
“创新之光”在这里汇聚
这一天,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也许是江苏创新浓度最高的地方。记者走进会场内的发布区,仿佛走进一座硬核科创宝库,一系列科技成果让人目不暇接。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3项成果,是江苏科技创新地基日渐坚实的缩影;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国内首台10MW纯氢燃气轮机整机等创新成果的模型,标注着江苏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
这里的200余项标志性成果,可谓是近3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的“全明星阵容”。其中,有不少首次亮相的“新面孔”。
南京大学朱嘉、宋琰团队的研究成果“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首次公开亮相即吸引众多目光。“这套设备直接漂浮在盐湖上就能提锂?”盐城大丰港经济开发区一位负责人好奇地问。“对!我们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太阳能实现被动式提锂——不需要额外能源,只靠阳光就能从盐湖中高效分离锂资源。”团队成员、南京大学朱嘉教授课题组博士生赵留林答道。
“这项技术通过精巧的微结构材料设计,将几种不同孔径的材料叠加,可以源源不断地提取锂离子。”赵留林解释,顶部蒸发层的纳米级孔道借助水的表面张力产生强大的毛细管力,形成向上抽吸的显著负压,从而将盐湖水不断“泵送”至上层。在此过程中,锂离子被选择性截留于中间存储层,而其他杂质离子则被有效排除。同时,顶部蒸发层吸收太阳能并迅速转化为热能,对孔道内的水体加热,最终变成水蒸气逸出。“这个技术能耗极低,不占耕地,可以全天候运行,未来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
在南京农业大学的对接洽谈区域,一排五彩菊花营造出温馨柔美的氛围。菊花优质种苗生产技术、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应用、基于磷石膏固废的菌矿肥复合土壤调理剂……这所农业领域的“宝藏院校”带来的农业创新成果,引来很多企业代表询问、了解。该校陈宇飞老师告诉记者,这次有一些新成果亮相,比如梨子新品种“宁虹”,新鲜到尚未命名、仅有编号的“150”号新品种。
“感觉脚后跟有股向上抬的神奇力量,还会根据我的用力大小来调节助力,太神奇了!”一款黑色穿戴式设备让试用者们发出惊叹。“这款‘瑞领’肌肉外甲,是我们研发的全球首款柔性轻量级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能为下肢功能性障碍患者提供评估与个性化训练。”无锡远也科技市场部总监兼创新中心负责人周持倩介绍,它仅重3公斤,穿脱仅需1分钟。患者穿上后设备会自动检测步态,在毫秒间计算出所需助力大小,患者可居家继续进行专业级康复训练。
基础研究的深度广度,决定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高度。为了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省政府设立的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从去年的24.8亿元增至今年的26.8亿元。
做活高新区这个“棋眼”
大会设置了4个对接专场活动。在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专场,《江苏高新区独角兽企业评估结果》《高新区新赛道应用场景清单》发布。其中,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各25条,覆盖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六大未来产业方向,涉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商业航天等新赛道。
专场活动中,32个、总合作经费超22亿元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这些项目包含产学研合作、基金共建、载体共建等多种形式,有12个属于“双高协同”合作项目。
“双高协同”即高新园区和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发展。江苏具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等发展优势。6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175所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今年7月,江苏出台关于“双高协同”的实施意见,并确定18家国家高新区与37所高校结对试点。
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签约“面向汽车智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整机设计及智能柔性操作技术研发”项目。该公司市场总监瞿晓丽介绍:“这是企业响应省科技厅前沿计划指南、联合高校共同申报的项目。项目总投入2000万元,既有财政资助,也有公司自筹,实施周期为3年。”各参与方将各展所长,例如南京理工大学将在机械手、灵巧手及相关算法领域提供研发支持,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场景的落地应用,推动企业在该赛道快速前行。
无锡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约,设立2亿元的“双高协同”成果转化基金;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位于东海高新区的江苏智疆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约,共建智疆科技—西交大低空智造研究院……一个个新项目,汇成合力,推动形成“企业需求牵引—高校技术突破—园区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书写“双向奔赴”的故事
看得见的“新鲜”,要进入产业,才能造就澎湃的发展动力。
在港澳产学研对接专场活动上,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投入地开展技术成果路演。香港理工大学航空系助理教授文伟松介绍,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人工清洗,存在耗费大量人力和成本、风险高等诸多痛点。利用无人机替代传统的人工高空作业是个办法,但在楼宇密集的城市,由于GPS信号不稳定,且玻璃幕墙会干扰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普通无人机容易失控。他带领团队在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孵化了“安全可信与AI驱动的智能无人机清洗建筑外墙系统”,借助定位技术积累,能够确保无人机安全、稳定地在建筑外墙近距离飞行。此次参会,他希望能和江苏产业主体合作,将这一技术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
专注于智能语音交互的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交流洽谈区搭了一个“教室”。打开公司自研的高端吸顶麦克风系统,发言者可以在“教室”里自由移动,全场都可清晰扩音。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俞凯表示,公司连续3年参加大会,此次也积极寻求与环境类设备厂商的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应用落地场景。他相信,随着新场景不断涌现,技术的迭代与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希望与高校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记者几次经过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脑电帽旁,都看到不少围观者。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在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展示创新成果。公司董事长汪待发已经很有经验:“投资机构不管来没来,都非常关注大会,希望借助大会发现各自关注领域的优质项目。今天大会刚开,我相信过两天就有后续——去年会后不久,就有投资机构打电话找我、找我们股东,商谈融资的事情。”
两年来,江苏举办各级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3000多场次,达成合作1.3万余项,投资额达1260亿元。去年,江苏与中国科学院方面的合作项目营收达1545亿元,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秉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原则,传扬尊重知识、尊崇创造、宽松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用心用情提供政策与服务。”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说。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全国首份“科创未来之星”企业榜单发布 江苏21家入选,与北京并列第一2025/09/12
- 省领导部署推进涟沭结合部片区整体帮促和沭阳县“五方挂钩”工作2025/09/12
- 国务院批复苏南5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2025/09/12
- 习近平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2025/09/11
- 杭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2025/09/11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