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江苏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

发布时间:2025-08-28 07:57:04,阅读次数:48 更多

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氢能产业被视为没有“天花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氢能已从技术构想升级为战略必争之地。在这场关乎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作为国内重要氢能产业聚集区的江苏,正以“先行者”和“弄潮儿”的姿态全速驶向绿色能源的新蓝海。

从氢气制备和储运,到电堆及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制造和加氢站建设运营,江苏产业链相关企业和机构超过300家。2024年,全省氢能产业链开票销售额340亿元,稳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全省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3.38万件、全国占比13.6%,位居全国第一。

“氢”风劲吹,应用场景“百花齐放”

8月26日一大早,张家港6路氢能公交司机陈师傅驾驶着公交车,熟练地驶入张家港经开区嘉化加氢站内。“10分钟左右氢就加满了,能跑400公里,跑起来噪声相当小,也没有油烟味。”他轻触启动键,这辆蓝白相间的公交车无声地驶出站台,开启一天的运营旅程。

在张家港,每天有70多辆公交车到港城加氢站加氢。同时,这里还为张家港和常熟区域内的燃料电池物流车、公交、大巴车等车辆提供商业化加氢服务。

与加氢站一墙之隔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加氢站核心装备的制造商,也是张家港氢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走进国富氢能的测试场,长约2米、由300多个“小室”组成的圆柱形电解槽中,水溶液在电流下发生化学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质量较重的氧气排出后,较轻的氢气被管道收集起来,经过提纯、吸附、干燥等若干工序,得到的就是高纯度氢气。

“这样一套设备每小时可制氢1000标准立方米。”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朝介绍,制氢只是第一步,公司已经打通从水电解制氢、氢液化、储运配送到终端利用的氢能全产业链,让氢能实现在交通、工业、建筑和电力等多场景示范应用。

最新数据显示,张家港累计投运氢能重卡、叉车、物流车等各类车型225辆,全市建有5座加氢站,加氢能力每天达3.2吨。

向北百余公里,常州市武进区氢湾,氢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公司自主开发的海水柔性制氢装备,可直接采用海水、盐碱水、工业/生活废水制氢,并且能更好地适应风光波动性,适应功率波动范围15%—150%。”氢致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扬说,公司在电解海水制氢关键材料、工艺流程、系统装备等领域已取得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和中海油集团、深圳能源集团等能源类央国企在电解海水制氢方面实现深度合作。

不止于此,从街头巷尾的氢能共享单车到绿色出行的氢能公交车,从港口有序工作的氢燃料牵引车到“氢光互补”智能微电网成为新型“充电宝”……在江苏,氢能的应用场景正逐渐铺开。

生态成型,产业链条“纵横贯通”

从“制”到“储”,从“输”到“用”,氢能产业链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所有环节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应用场景多点开花背后,是产业的“全链条”提供着“硬支撑”。

走进张家港保税区现代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基地,中集圣达因、江苏利柏特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毗邻而居,一条从原材料供应、核心设备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跃入眼前。

去年,张家港市入选氢能领域江苏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目前该地共有涉氢企业近50家。其中,供氢环节,华昌化工、东华能源等5家企业的最大外供氢气量可达20万吨/年;氢气储运环节,国富氢能、中集圣达因等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卓越,拥有LNG储罐、罐车、阀门等关键部件的制造经验;氢燃料电池环节,华昌能源、江苏清能、江苏骥翀等众多创新型企业各具特色。

另一试点区——常州市武进区,同样以“链式”布局激活产业“聚变”。

“当下,武进区氢能产业已从‘蓄势待发’进入‘全速进发’阶段。”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沈立人告诉记者,兼顾产业的“未来”和“既有”,武进在2022年便以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主阵地、以常州氢湾为主载体,积极布局氢能“制—储—运—用”产业链。“比如,长三角(常州)氢能创新中心依托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填补国内检测能力空白;由国家电网牵头的国内首个面向工业场景的兆瓦级‘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在常州氢湾启动,实现氢能多场景高效利用。”

截至目前,武进区集聚氢能产业链企业超50家,覆盖制氢、储运、电堆及零部件、检验检测装备与服务、创新平台等全链条环节。

一域窥全局。翻开江苏氢能产业版图,可以看到,张家港、常州武进区“链”上成景之时,其他区域也围绕全产业链“落子”成势,江苏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

南京已覆盖制氢装备、关键材料、氢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车等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无锡集聚30余家氢能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形成了覆盖制氢加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等多领域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南通创建全国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的“氢经济示范城市”,氢能产业园吸引24家企业落户。

产业链日臻完善之时,创新资源也在不断集聚。据统计,全省现有国家氢能源汽车研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氢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级平台4个,江苏省氢能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绿色氢基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6个,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创新体系。

破局前行,绿能未来“乘风而起”

今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迎来政策“东风”,江苏如何进一步抢占氢能发展的“绿色高地”?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前景广阔,氢能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储运环节中,低温液态储氢能耗高,管道输氢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终端应用方面,乘用车市场推广遇冷,燃料电池成本仍需下降40%左右才能与传统燃油车竞争。

时间,成为产业崛起必须支付的“成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氢能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他建议,应以10年为周期,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商业模式创新上持续投入,同时践行绿氢价值链、技术链、产业链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比如在上游,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源头,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把绿氢成本降低至18元/公斤以下;在下游,以燃料电池重卡为突破口,通过‘换氢瓶’模式实现储氢设备循环利用,可降低车载储氢成本30%以上。”

张扬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绿氢成本拓展氢能下游应用场景,促进氢气消纳,“江苏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和下游化工资源,可以推动发展海上风电耦合海水直接制氢、氢氨醇一体化等项目试点,促进制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省各地鼓励政策不断加码。“我们每年围绕全市氢能产业发展障碍、重点工作,制定发布《张家港氢能产业发展事项清单》,滚动实施,不断探索破除发展制约。”张家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梅思楠介绍,张家港还单列加氢站建设、氢能车船购置专项补贴,做到全周期扶持。

在武进区,政府部门的激励赋予氢能企业更多发展信心。“我们出台一系列文件,在设备投资、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机构鼓励与支持。”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陈丹蕾说,武进区联合赛科基金、麟阁创投等机构设立超20亿元氢能专项产业基金,为新材料、核心装备等优质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

顶层设计也在不断清晰。去年5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江苏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今年2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出台《江苏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下一步,江苏将围绕‘技术自主、设施先行、场景牵引、制度创新’ 四大任务,贯通制储运加用全链,打造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与多元示范应用高地。”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7年全省氢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全省将建成100座以上加氢站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万辆。

当创新要素在长江经济带奔腾激荡,当绿色能源在产业链条贯通循环,江苏正以氢能为支点,撬动零碳未来的无限可能。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144399今日访问量:1863昨日访问量: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