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江苏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集中建 屋顶“蓝海”变电仓

发布时间:2025-07-05 07:58:18,阅读次数:11 更多

空中俯瞰南京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从两栋办公楼到大数据中心,从公共连廊区域到车棚,深蓝色光伏发电组件见缝插针用足所有能利用区域。近日,这处由屋顶光伏、廊道柔性光伏、发电玻璃等多形式分布式光伏项目组成的南京市首个公共机构全场景微电网项目投运,总面积约3810平方米,每年可发87.52万度绿电,减少碳排放约667.8吨。

在全省各地,这样的项目正不断落地、并网、投用。3年来,江苏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建设在集中统一推进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取得越来越好的节能效益,也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发挥着绿色低碳引领示范作用。

集中统一招标建设,解决规模差异矛盾

实现“双碳”目标,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应当做好示范。2021年底,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要求公共机构充分利用适宜场地安装光伏。次年,江苏即全面启动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建设探索与实践。

通过无人机拍摄、卫星地图、模型测算等多种形式,当时初步测算,江苏公共机构约有5500万平方米屋顶等资源可建设太阳能光伏项目。看似一片“蓝海”,但离转化为减碳实绩还有差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发现,党政机关、医院等公共机构分散各处,屋顶可利用面积小,且大部分建筑融合在城市建筑中,光线遮挡比较多。这会导致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分散、投资周期长、收益分享不确定,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心存疑虑。

“西部地区集中式光伏比较好推进,江苏推进分布式光伏有困难。”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副处长李角榆进一步分析,公共机构屋顶资源情况各异,各单位自行开展政府采购不仅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也难以统一,部分较小项目可能无人问津;招标程序复杂、发电量有限让一些公共机构推进积极性不高,屋顶权属和安全问题方面也可能存在障碍。“如果各自为政、零敲碎打推进建设,不仅达不到节能降碳目的,还可能造成新的浪费和形式主义。”

如何破解难题?江苏答案是“集中统一”。在李角榆办公室窗外,能看到装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裙楼顶的太阳能光伏板,面积只有260平方米,却是统一招标和建设的。

省级机关带头、地区试点推进。2022年,省级机关完成试点项目共17个楼宇(院落),装机容量约1.5兆瓦;南京、扬州、泰州等市级机关建成试点项目30个,装机容量8.21兆瓦。试点中摸索的“多个楼宇(院落)可建面积打包、集中统一组织招标建设”的经验于2023年全省推广,当年集中统一采购光伏项目就达403个。

在南京,市级机关分布式光伏建设的现场踏勘、图纸设计、专家评审、项目招标和智慧运维全部实现集中统一组织。“特别是针对公共机构屋顶面积小的特点,我们对5个项目采取集中打包方式统一招标,既吸引光伏建设企业投资兴趣,也能整体推进项目建设。”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管理处处长张和说,实际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批实施,并同步建设集中监测平台,做到集中接入、监控、托管和智慧运维。

“十四五”以来,南京共95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年发电量约3400万度,年节约能源费用约115万元,节约标煤约4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万吨。

分行业分县区推进,开拓屋顶节能“蓝海”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对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开展评估,南通地区就有如皋、如东、启东三地跻身国家全面实现试点工作目标的县(市、区)行列,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此前,抓住整县试点机遇,南通市党政机关、各级中小学校等公共机构积极参与,按照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安装比例不低于40%的标准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这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南通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处长高昕锋告诉记者,“十四五”以来,南通6个县(市、区)公共机构主动借力国家能源局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已建成项目279个、总装机容量38兆瓦,项目数量及装机容量均居全省前列。

记者获悉,江苏有59个地区借整县试点“东风”,通过近几年持续推进,建设规模不断攀升,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盐城市7个试点地区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建设比例达53.57%,其中党政机关86.41%,建湖县82家公共机构实现应建尽建。

目前,南通4个县区党政机关建设比例达70%,学校、医院分布式光伏建设比例也达53%。特别是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建筑体量、用能规模大,分行业集中统一推进正不断开拓江苏这些公共机构屋顶节能“蓝海”。

“我们主动与系统主管部门协同,每年对各系统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数量作出明确要求,协助做好企业推介和对接工作,定期跟踪项目推进情况。”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徐双介绍,通过与省教育厅、卫健委等单位联合推进,2023年以来推动省属高校新增分布式光伏项目22个,省属卫生医疗机构新增项目2个,总装机容量近23兆瓦。

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让市场乐于参建和运营

2023年、2024年,全省公共机构新增并网规模分别达到120.48兆瓦、132.67兆瓦,分布式光伏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建设推进力度很大,但基于光伏发电的特点,发电成效和经济效益究竟如何,是绕不开的问题。

“一开始这还真是个问题,回报周期比较长。但随着光伏技术快速发展,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5%,多数项目5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光伏组件也便宜多了。”李角榆进一步介绍,在持续要求“过紧日子”背景下,江苏公共机构光伏建设主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既节约了财政资金,减少了碳排放,又带动了产业发展。

以无锡市民中心能源托管项目为例,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标与有关企业签订5年能源托管合同后,后者对16.1万平方米的市民中心实施一体化节能改造,其中建成1.55兆瓦光伏停车棚,年发电就相当于市民中心1个月用电量,还配套60个充电桩支持绿色出行,为公务出行使用新能源车提供了支撑。

“光伏+充电桩”等辅助消纳模式,对解决部分公共机构消纳能力弱的问题也颇具启示意义。像南京市本级学校光伏建设可利用面积约占市本级公共机构可利用面积的73.35%,但消纳能力较弱。张和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推动开展光伏+充电桩、光伏+储能、全电厨房、电锅炉等多种形式的电能替代。“我们正探索消纳能力较弱公共机构发的电能在其附近地区交易,让能源消费者成为‘生产投资型消费者’,进一步提高建设积极性。”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1954801今日访问量:2258昨日访问量: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