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兵布阵”先导区,抢占未来制高点
发布时间:2024-11-30 07:02:56,阅读次数:57
更多
- 开展未来产业试验场建设、举办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启动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今年,上海发展未来产业的“大动作”不断。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欲开“未来之门”,上海如何“排兵布阵”?日前,记者实地探寻答案。布局:三个“先导区”托举未来的支柱产业在上海市闵行区,与上海交通大学一路之隔,大零号湾科创大厦里集聚着大零号湾建设管理方——大零号湾集团、区科委、区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单位,“一站式”提供科创、人才、金融等服务。“大零号湾是上海唯一以‘科技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也是上海首批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985高校,以及10多家科研院所,是大零号湾发展未来产业的底气。”大零号湾集团副总经理叶隆说。2022年9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提出“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亮出发展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规划图”,为构建接续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好战略布局。半年后,该市设立张江、临港、大零号湾首批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先导区要在未来产业的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发挥先行先试、先导引领作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介绍,“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看不清、需要等’两大痛点。我们希望未来产业先导区发挥创新高地优势,出台专项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合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未来产业场景建设和应用落地,打造5年甚至10年后的支柱产业。”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曾参与上海未来产业行动方案的编制。该院高级副院长丁国杰介绍:“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体现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可以差异化探索未来产业的培育路径。”具体而言,张江是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的创新策源高地,代表国家参与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同时依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的基础,在未来产业发展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港作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具有制度创新优势以及开放式创新特点,可重点探索利用全球资源提升前沿技术布局、硬核产业集聚的能力;大零号湾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正从创新创业基地升级为科技创新策源地。除设立未来产业先导区,上海还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未来产业加速器和未来产业试验场等平台。瞭望站,旨在从高校院所及时挖掘、遴选科技成果;加速器,助力加速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熟化过程;试验场,在于用场景牵引,加快未来技术和未来产品的应用。打造一个贯通创新全链条的平台体系,是上海发展未来产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培育:多元主体共同呵护未来产业“嫩芽”3个先导区,是上海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和“主战场”。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应运而生:临港先导区建设通用AI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张江先导区建设全国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大模型垂类应用集聚区“模力社区”;大零号湾先导区集聚原子级制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的硬核企业,落地上海电气智慧能源赋能中心、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大零号湾集团针对先导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领域,梳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的科研项目,带着“进校资金”支持多个基础研究项目,同时与两校合作,专设两家公司运营高校孵化器。“凡是孵化器项目,首轮融资必投。我们坚持长期主义,不强调当前的短期产出,而是先打‘感情牌’,提前锁定好项目。”叶隆笑称,“一年来,上海交大已有20个项目入孵。”为强化金融服务保障,闵行区去年开始组建“大零号湾”创投系列基金。上海闵行金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佳介绍:“我们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聚焦重点领域,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从创业扶持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金融支撑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大零号湾”创投系列基金及大零号湾金融联盟已与179个项目对接,36个项目入库,15个项目完成投资。对接项目中,近四成属于未来产业领域。未来产业如新生嫩芽,受到多元主体呵护培育。位于张江的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是上海首批7家高质量孵化器之一。记者在该中心看到,共享会议室走进步履匆匆的客人,共享实验室坐着聚精会神的“白大褂”,一些空间成为在孵企业的专用场所。中心创始人、CEO朱鹏程介绍,除了提供共享实验室,中心还与“美天旎”“丹纳赫”“赛默飞”等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机构,共建了基因编辑实验室、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等10余个模块化平台。“我们的驻场科学家、项目总监,可以利用这些模块化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创业团队带着创意来就可以了。”飞镖中心在临港先导区及国内多个城市“复制”,累计服务250多个创新团队,共有95家企业在孵。加速:创造条件助推创新任务“揭榜”培育未来产业,上海已形成先发优势,出现一批潜力企业、创新平台、创新产品。例如,在未来智能领域,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智能芯片设计企业;在未来空间领域,集聚一批低空经济的整机研发企业,并拥有华东无人机基地等标志性载体;在未来健康领域,出现脑机接口的国内标杆企业。优势也在向周边辐射。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杨浩介绍,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该院致力于打通“政产学研用金”,加快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孵化,今年不仅在上海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牵头成立上海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还参与建设位于无锡的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去年,工信部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上海推荐89个项目参与揭榜,推荐数量全国第一。位于张江的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一项工信部“揭榜挂帅”任务。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仔细端详傅利叶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今年9月,通用人形机器人GR-2发布。记者在傅利叶公司看到,身高175厘米、体重63千克的GR-2,单臂运动负载达3千克,全身有53个自由度,较上一代能完成更复杂的操作。“上海产业基础好,在上海打造人形机器人中的‘六边形战士’,我们很有信心。”该公司创始人顾捷说。如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今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技术等9个重点领域,组织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鼓励场景提供方、建设方、运营方、支持方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去揭榜。6月,33个创新联合体通过评审,意味着33个未来产业试验场将逐步成形。一手用场景牵引,一手抓项目落地。上海在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智能计算等领域推进82个重点项目,其中22个计划纳入专项资金支持。为发掘好项目,去年以来上海举办两届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吸引海内外1111个项目和人才参赛,全面覆盖未来制造、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未来健康等领域。目前,上海还在谋划布局新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它们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主力军”、建链育链“主阵地”和开放融合生态“示范地”。
【记者手记】要有耐心,更要善于创新唯有前瞻布局,才有希望跑赢未来。要培育未来产业已成共识,但未来产业具有不确定性,布局未来产业像是下一盘很久才会分胜负的棋。如此棋局,棋手要有耐心,更要善于创新。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在系统布局未来产业上也抢先一步,以清晰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撑、设立先导区等“打法”,为发展未来产业提供指引、辟出空间。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纷纷投身未来产业领域,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场景。可以说,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叠加,为产业根基深厚、人才资源充沛的上海,激发出更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动能。让创新成为春风雨露,陪伴“未来种子”生长,将未来产业的蓝图愿景变为美好现实。
-
相关、相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