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发布时间:2022-10-18 07:19:48,阅读次数:304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连日来,二十大代表在讨论二十大报告中纷纷表示,新时代十年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习近平同志 17 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
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
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
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我们要
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
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
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征衣未解再跨鞍,策马扬鞭启新程。党的
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
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阔步迈向新征程、奋力谱写新篇章的动员令。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
步。如果说“小康”寄寓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
千年梦想,“现代化”则是近百年来始终萦绕在中
国人民心头的理想画卷。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
多、历史悠久的大国如何建设和实现现代化,是一
个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回答了中国式现代
化“是什么”“怎么建”的重大命题,为我们指明了
向中国式现代化胜利进军的方向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
际。纵观人类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史,还没有哪
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堪比中国的“量级”——
这不是 18、19 世纪英国现代化的“千万级”、20
世纪美国现代化的“上亿级”,而是 21 世纪覆盖
和影响“十亿级”中国人的超大规模,是人口规
模巨大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都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显著特色,是我们在建设和实现现
代化过程中需要时时牢记的本质要求。
现 代 化 没 有 放 之 四 海 而 皆 准 的 普 适 方
案。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身国情、符合发展实
际,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探索和实践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成果,反映了我们
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上不断
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放
开眼光看,这也是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
界的现代化之路,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断
丰富和发展,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同样可以提供
有益的借鉴和激励。
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有条件也
有能力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
列。我们要立足江苏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坚
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让全省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更
好地享受高品质生活,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向
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标
志性窗口。
牢 记“ 扎 根 中 国 大 地 ”
□ 左中甫
□ 新华社记者
这是踔厉奋发的非凡答卷——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
结带领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
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
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
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是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
十年来,三件大事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
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迎来中国共产党
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
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
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连日来,二十大代表在讨论二十大报告中
纷纷表示,新时代十年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
的伟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
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
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指引。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能用新
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
更加坚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
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
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
二十大代表、河南新乡市裴寨村党支部书
记裴春亮仔细研读报告,对“以党建作引领”的
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正是靠着把党小组建在
农、工、商等产业上,以党员的先进性引领产业
高质量发展,昔日贫穷落后的裴寨村变成了远
近闻名的“致富村”“全国文明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裴春亮感慨
地说,前进道路上,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风险
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根本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
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
高政治原则,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十年来,一系列基础性、创制性、战略性举措相
继出台,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
导方式更加科学。
从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到尽锐出战、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的脱贫攻坚战,再到践行大国之诺,如期举办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一个又一个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
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
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
2021 年 11 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出重大政治论断——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
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
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未来
的根本保证。
打最硬的铁,须是铁打的人。走过百年奋
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
强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
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 553 人,处分厅局级干部
2.5 万多人、县处级干部 18.2 万多人。”10 月 17
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的
一组数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重拳‘打虎’‘拍蝇’‘猎狐’,猛药去疴、刮
骨疗毒,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生动的写
照。”二十大代表,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
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华说。
“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
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反腐败斗争取
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
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二十大报告
中,全面从严治党成就振奋人心。
十年淬火锻造,十年百炼成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
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
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
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
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
不变色、不变味。”
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根本性转变
国内生产总值从 54 万亿元增长到 114 万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3.98 万元增加到
8.1 万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
一;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
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
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一个细节,更能感受这份非凡答卷的日新
月异。
今年 9 月 27 日开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
成就展上,一叶叶“成就”风帆拼成的中国经济
“奇迹号”巨轮模型,引人关注。
风帆上,映射 2012 年到 2021 年中国发展
变化的数据中,就有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 34
位升至 12 位这一变化。开展两天后,世界知
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2022 年中国这一排名
升至第 11 位。
时间回溯到 2012 年,经过改革开放后几
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放缓、
污染频发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从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到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
化,再到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到
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
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场关
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开启。
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集
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要发展,最终要
靠自己”。
二十大代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副厂
长刘伯鸣带领团队攻克 90 多项锻造工艺难
关,努力推动超大型锻件国产化。“创新,意味
着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刘伯鸣深刻感悟到,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得靠我
们自己干出来。”
十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载
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
机、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等取得重大成果,进
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
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二十大报告作出的这一判断,让二十大代表、浙
江淳安县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深有感受。
曾经,下姜村是“穷脏差”的贫困村,如今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姜村绘
就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我们要把下姜
村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村。”姜丽娟说。
以创新驱动重塑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解
决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
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
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所产生的影
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
求,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
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设立雄安新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谋
定长江、黄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协
调发展重大战略;
扩大高水平开放,开创性举办进博会、服
贸会、消博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中
国经济成功转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把握
发展主动中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
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跃升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
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
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新时代的“中国之治”,二十大代表、辽宁
省鞍山市委书记余功斌感受深刻:“通过打通基
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原来听不到的声音现在
听到了,原来下不去的政策现在插到底了。”
在钢都鞍山,有 700 多名机关干部下沉到
社区,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民有所呼,党有
所应。”余功斌说,十年来,基层治理打出了“组
合拳”,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
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加充实。
强基固本,本固邦宁。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
座城市,“中国之治”不断书写着新的时代华章。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
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的高度来定位制度,
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
顶层设计,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
作出明确部署,再到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筑牢根本
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使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的跃升。
守正创新,全面推进——
从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
领导的各项制度,到通过宪法修正案,实施民
法典;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到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制度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治理怎么样,主
要看成效。
“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
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
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
战考验”......
对报告中的这些论述,二十大代表、中国
石油辽河油田党委书记李忠兴感慨良多。
“大事难事看担当。”李忠兴说,新时代十
年,中国“制”与“治”优势不断凸显。
成就振奋鼓舞人心,未来更需接力奋斗。
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二十大代表、山东临
沂市委书记任刚说,党的二十大发出了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员令。我们要在
新征程上发扬沂蒙精神,充分释放“制”的优
势,做好“治”的文章,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人民军队实现
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
新、面貌一新,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
升,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二十大报
告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
“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
军目标,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
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
导,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
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
队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了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在理论与实践对接、当前和未来贯通中,
联系十年来习主席擘画强军伟业、领航强军征
程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深切地感受着习近平
强军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二十大代
表、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俞红说。
2013 年 3 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指出:“建设
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
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4 年,闽西古田。习主席亲自决策、亲
自领导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时代
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
领导是强军之魂,铸牢军魂是我军政治工作的
核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习主席扭住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
不放松,推动人民军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
2015 年 11 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
开。习主席庄严宣告,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7 年 7 月 30 日,建军 90 周年之际,朱
日和,1.2 万名官兵沙场受阅。人民军队改革
重塑后第一次全新亮相。
经过 5 年努力,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
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
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年秋天,党的十九大就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作了新的战略筹划和安排——
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
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
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 2035 年基本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
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
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确保 2027 年实现
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2021 年 11 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
走”战略,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谋篇布
局 2027,前瞻运筹 2035,深远经略 2050......
人民军队按下了迈向世界一流的“快进键”。
“我有幸成为强军征程上的追梦人,见证
了改革强军的加速推进。”二十大代表、空军某
基地一级飞行员陈浏,具备歼-20、歼-16、歼-
10C 三型战机通飞能力,谈及十年“追梦”征
途,他倍感自豪。
强军征程上,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
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
从 2018 年至 2022 年,习主席连续 5 年向
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聚焦的都是练兵备战,
指向的都是能打仗、打胜仗。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新的历史起点上,二十大
报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崭新擘画催人奋进。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身为一名逐梦远海大洋的基层带兵人,二十大
代表、海军某潜艇艇长张晓鹏表示:“万里航程
党指引。我将继续和艇员一起砺剑大洋。”
焕发出更为强烈的
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
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
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报告中的这句话,将二十大代表、上海交
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的思绪,带回一年多前
那难忘的一幕——
2021 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
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说:“中国的
70 后、80 后、90 后、00 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
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
当时在现场聆听这番话的杨振斌感受深
刻:“这些年,我在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中,确实
能感觉到同学们具有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更
大的精神动力。”
今日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成就、最宝
贵的财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
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
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
器,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
史主动、精神主动。
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北京的天安门,从讲述
党代会到参加党代会,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
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深感自己一直奋战在
宣传红色文化第一线的责任重大:“更鲜活地讲
好党的故事,更生动地诠释伟大建党精神。希
望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
岁月奔涌。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伟大脱贫
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精神谱系始终绵
延闪耀、传承不绝,一座座精神丰碑指引着亿
万人民奋勇前进。
十年来,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
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到建立健全党
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
再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
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
更加充盈饱满,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
十年来,《复兴文库》《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
典》编纂、出版,熔古铸今、激活经典;中国国家
版本馆正式开馆,充分体现着我们党传承发展
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汲取历史智慧更好走向
未来的历史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伟大事业砥砺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
大事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
心、阔步向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
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新华社北京 10 月 17 日电)
-
相关、相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