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徐州高水平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发布时间:2021-12-08 08:30:54,阅读次数:158 更多

近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实施《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建设“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总目标,对淮海国际陆港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阐明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的发展思路、空间布局、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等,对今后五年推进淮海国际陆港高质量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统筹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等作出指引。

《规划》明确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定位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一带一路”交汇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内陆国际化枢纽经济策源地、长三角北翼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规划》提出,高效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陆港综合服务功能,加快物流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完善现代流通体系,为全省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率先探路 。

围绕“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格局,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模式,提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贸易的层次和水平,深化陆港、海港、空港“金三角”一体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东部水陆枢纽和经贸合作新通道,与连云港联合打造“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

强化铁路枢纽核心功能,畅通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徐州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完善“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实现枢纽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升级转化。

放大向东开放优势,深化与日韩地区合作,推动东亚小循环;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和合作领域。深度嵌入长三角协同开放体系,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双向开放新格局。

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实现“高质量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明显、高层次功能设施体系基本建成、高水平双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高品质港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走在全国前列,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在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和国际经贸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全国开放大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统筹重大生产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布局,《规划》提出加快形成“一区引领、多点协同”的空间发展格局,即以淮海国际港务区为核心区,以徐州综合保税区、双楼保税区内河港区、新沂保税港区、空港区、高铁港区、邮港区和沛县港区等为联动发展区。

一方面,发挥淮海国际港务区引领作用。核心区以铁路货运中心(铜山货场)、铁水联运中心(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九里湖商务区为主要载体,实施一批引领性项目,建设一批高能级平台,集聚一批枢纽型企业,探索一批创新性举措,到2025年,打造淮海国际陆港功能设施主平台、产业发展主阵地、制度创新先行区。到2035年,枢纽经济配套支撑进一步完善,辐射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强化“多点”协同发展。依托陇海铁路、京杭大运河等交通主动脉,完善徐州综合保税区、双楼保税内河港区、新沂保税港区、空港区、高铁港区、邮港区、沛县港区等联动发展区与铁路货运中心和铁水联运中心之间的联运通道体系,推动“多点”各区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七大主要任务和三项保障措施。七大主要任务包括,构建高效便捷功能设施体系、加快枢纽经济集聚发展、深入推进区域协同联动、高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推动港城融合生态发展。三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和加大政策支持。

《规划》的正式出台,将更好引领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高水平建设,加快构建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现代物流“金三角”,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更好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高水平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1422215今日访问量:765昨日访问量: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