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产业向绿色优质转型
发布时间:2017-09-13 09:05:43,阅读次数:475 上图 10余台收割机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收割小麦。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山东省滨州市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挂面生产车间一角。 王 辉摄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实现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金色九月,秋高气爽。全国粮食行业数百人共聚山东滨州市,共同商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行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粮情、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这无疑是兴粮之策、富农之道、惠民之举。 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滨州北拱京津、南卫齐鲁,被誉为山东省“北大门”。滨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粮食加工转化大市,域内聚集着西王集团、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香驰集团、渤海实业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6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201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06万吨,年粮食加工转化量1379万吨。 要粮食还是要经济,这个长久以来困扰着粮食主产区的世纪难题,现在被滨州市化解了。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认为,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实现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由以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撑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山东、湖北、安徽、江苏和广东5省依托粮源、区位、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优势,粮食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5省工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的50%左右。其中,山东粮食工业总产值超过3500亿元。 黑龙江是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大省,粮食商品率达到80%以上,但是粮食加工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黑龙江抓住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加工原粮241亿斤,实现产值36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29%和19%,利润增长7倍,税收增长73%。 从分散经营向一体化转变 收储与加工脱节,产业发展不协调,初级加工产能过剩,优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一直是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短板”。张务锋认为,粮食行业应该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推动粮食仓储、物流、加工等粮食流通各环节有机衔接,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粮食产业发展路径目前正在由分散经营向“产购储加销”一体化转变。中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湖南粮食集团、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内蒙古恒丰集团、湖北福娃等粮食企业通过全产业链经营,走出了“稻强米弱”“麦强面弱”行业发展困局,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 在粮食收储市场化条件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原粮、管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谋求出路,从偏重收储环节向统筹“产收储加销”各环节发展。山西省风陵渡粮食直属储备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发展1.1万亩优质小麦种植,探索依托储备库和基层粮站建立“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新模式。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原院长、国家粮食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姚惠源认为,构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有助于创建优质名牌,通过品牌建设,引起整合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资源,引导原粮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批规模化优质特色专用原粮生产基地。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高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消费观念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粮食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在谈到粮食质量问题时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血本、不惜一切力量,保证产品质量。 当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正在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绿色食品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到2020年,绿色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左右。“粮食品牌化建设是实现粮食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的重要抓手。”张务锋说。 近年来,吉林省瞄准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优质粮食资源,集中打造大米核心品牌。仅用3年时间,吉林大米已经建设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大米。 为了推动粮食产业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国家粮食局今年在黑龙江等16个省份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机制,提高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近年来,各地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契机,打造优质粮油产品及品牌,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实现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山西盛产小杂粮,大力支持以杂粮为特色的“山西好粮油”行动,以“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促进“优质杂粮工程”,带动全省杂粮产业发展。山西抓住转型综改试验示范区建设契机,把粮食产业纳入全省开发区建设规划,打造全产业链功能示范区和产业集群。目前,“山西农谷”、忻州、朔州、太原、运城等地粮食产业园正在启动建设。-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7/09/13
- 让电改释放“真红利”2017/09/13
- 积极配合国家海洋督察组下沉督察 我省沿海各地即知即改2017/09/13
- 社会资本参与电力市场改革 我省启动售电公司注册2017/09/13
- 江苏互联网大会本月26日启幕2017/09/13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