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西里鼓浪屿双双申遗成功 “世遗”应如何保护?
发布时间:2017-07-09 09:15:18,阅读次数:405 -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上官云)2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在波兰古城克拉科夫拉开帷幕,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申报包括自然遗产“可可西里”和文化遗产“鼓浪屿”在内的两个项目。8日,鼓浪屿顺利通过大会审议,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
资料图:2013年9月4日下午,4只藏原羚在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公路旁向路人张望。 申报“世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媒体披露,2008年,鼓浪屿申遗工作启动,今年顺利入选; 而2014年,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启动,到今年成功入选世遗名录,也经历了约3年时间。 考古学家 王巍此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曾说过,申报“世遗”,首先项目要符合申报“世遗”的条件,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近年来申报“世遗”还有数目限制,有关部门对参与评选的项目必定精挑细选,确保较高的成功几率。资料图:图为可可西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牦牛。 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此外,对参评“世遗”项目的良好宣传与沟通也是“申遗”成功的原因之一。王巍告诉中新网记者,在审议这些项目时,评委们会依据现场的申报陈述来做判断,在这方面,我们的准备也是比较充分的,能够得到国际评委的认可。 但成功进入世遗名录,并不是这些珍贵遗产的“终点”。王巍介绍,《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了一系列保护义务,如果对成功列入名录的那些珍贵遗产没有保护好甚至使其遭受破坏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受到“警告”,更极端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被“摘牌”。资料图:图为神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王巍的话并非没有佐证。2009年,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的易北河谷(Elbe Valley)被世界遗产组织除名,理由是一座修建中的跨河大桥破坏了易北河谷文化景观,它也是继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之后第二个被除名的世界遗产项目,从其2004年申遗成功到今年被除名,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仅呆了短短5年。资料图:鸟瞰鼓浪屿全景,红砖古厝、蔚为壮观。 王东明 摄
而且,2014年,大运河与丝绸之路被列入世遗名录后,《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83.7%的受访者担心一些地方可能将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导致破坏性开发。此外,还有网友担心,游客数量过多,会超过文物承载能力而造成永久破坏。资料图:夜游厦门鼓浪屿。王东明 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珍贵世界遗产?早在2002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首先要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应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 此前,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童明康也提到,要坚决反对“奢华申遗”等观念,坚持保护才是目的。同时要以揭示和宣传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力求发挥文化遗产在提升人与社会综合文明素质中的积极作用。资料图:著名的日光岩。 王东明 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众多,自然遗产也不在少数。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地方、遗址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正如王巍所说,申遗成功不是一劳永逸,保护始终是前提。(完)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以团队努力的“乘法”促进共同繁荣2017/07/09
- 中国大数据世界排第几2017/07/09
- “八纵八横”描绘城市高铁“公交图”2017/07/09
- 携手构建增长友好型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2017/07/09
- 辽宁舰在香港向公众开放2017/07/09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