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汰过剩产能不会动摇 决策者应多关注“机会成本”
发布时间:2017-04-08 08:47:10,阅读次数:399 -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范戴芫认为,僵尸企业的存在就像肿瘤之于有机体,会侵蚀掉整体的健康。党和政府“去产能”的态度十分坚决,不会动摇。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应该更多关注“机会成本”,及时止损。
4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会议指出,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尤其要注重通过完善职工安置、债务处置、资产处理等政策及市场化退出机制促进化解过剩产能,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4月5日中国政府网)
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推进,国内相关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有所缓解,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僵尸企业”死灰复燃的消息不绝于耳。
地方政府出于就业等维稳方面的考虑,通过财政持续为僵尸企业输血;银行为了掩盖不良贷继续向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贷款,观望着政策会不会出现反复,“僵尸企业”能不能“起死回生”……“三去一降一补”已经进行了三个年头,在一定程度上仍未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识与合力。
4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尤其要注重运用市场化退出机制化解过剩产能”。回顾此前关键节点的相关表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严格控制增量”;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代替了“尽可能多兼并重组”的表述,同时“防止……死灰复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僵尸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上产能。”
对比这三年有关“去产能”的权威表述,可以看出,在方式上,由“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到“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体现出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这也意味着“拉郎配”、“背锅”式的重组会减少;在淘汰落后产能和防止新增产能方面,政策“去产能”的态度越发坚定。
据报道,国资委梳理出的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央企级别“僵尸企业”就有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资源是稀缺的,所以需要在不同的用途上进行配置。“僵尸企业”占用着土地、资金、能源等大量资源却不产生效益,就像肿瘤之于有机体,放任不管会侵蚀掉整体的健康。
经济当中不只有投出去不能收回的“沉没成本”,还有“机会成本”。手中有决策权的人在进行选择时,应当评估一下花出去的钱如果用在其他方面能带来多大的收益。关注“机会成本”而非紧盯“沉没成本”,既有利于顺利去产能,又有助于及时止损,为政府债务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去杠杆”。
即便如此,很多时候也是知易行难。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需要妥善处理职工安置,完善债务处置、资产处理等政策,是实实在在的“硬骨头”。此外,去产能更需要社会保障、货币政策等相关政策密切配合,以改变预期,扭转旧的路径依赖。(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省政府部署二季度全省安全生产工作2017/04/08
- 江苏出台知识产权强省18条新政 助力产业提档升级2017/04/08
- 着力降低流通成本2017/04/08
- 我省企业失业保险费率再降0.5个百分点2017/04/08
- 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一季度增速或为6.8%2017/04/08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
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新华报...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