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青少年 首次“触网”年龄再下探
发布时间:2016-05-13 00:00:00,阅读次数:548
更多
- “互联网 ”的大潮汹涌袭来!昨天记者从省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去年12月底,江苏网民规模达到4416万人,同比增长1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5%。与此同时,江苏网民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青少年首次接触互联网的平均年龄,从2014年的8.2岁下探至7.5岁,学生群体占江苏网民的23.8%。让人颇为担忧的是,调查显示江苏16.5%的青少年网民,曾经见过陌生网友。 江苏网民已有多少 网民规模4416万,南京互联网普及率全省第三 上网偏好哪些设备 手机网民超9成,平板、台式机“靠边站” 随着大屏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覆盖能力的提升、上网资费的下降、移动互联网使用场景的日渐丰富,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台式机、平板电脑的使用率不断下降。“台式电脑用得越来越少了,只有要写文件、做PPT时才会开机。家里装了无线WIFI,在家看新闻、找资料、看电影啥的,都用手机了。”手机网民越来越多,和我省推进城乡光纤网络建设和无线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青少年“触网”调查 初次接触网络年龄为7.5岁,再降0.7岁 当代青少年一出生就置身于互联网浪潮中,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他们的成长与网络环境紧密相关。数据显示,江苏青少年首次“触网”的平均年龄继续呈现低龄化趋势。“我家儿子现在6岁,比我还依赖电子产品,幼儿园放学一回家就要吵着玩iPad,到了饭店还会问服务员有没有WIFI,网络游戏玩得比我还溜!”李先生的儿子刚上大班,但“网瘾”已经不轻,为了让孩子戒掉iPad,夫妻俩只能把iPad藏起来,骗孩子说丢了。为了这事,孩子闹了将近一个星期。 家长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多少有些纠结,一方面家长认为互联网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但另一方面,家长也担心会影响青少年独立思考能力,担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近两成青少年网民见过陌生网友 调查显示,江苏青少年对即时通信软件、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率最高,但多少有些触目惊心的是,有近1/5的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堪忧。 “和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相比,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偷偷出去见网友。”黄先生的孩子上初中,他的QQ里也有不少陌生人,“我们一直都交代他,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和网友见面,可是光嘴上说恐怕也很难管得住”。《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详细解读了全省中小学生在上网时都干了些什么。 -提醒 最好别接 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苏少林介绍,仅仅过去一年,江苏通信网络诈骗的立案案件就多达12万件,涉案金额超过20亿。如何才能避免上网络骗子的当? 去年一年,江苏省仅立案的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就多达12万件,还有不少案件没有立案,诈骗金额超过了20亿。为此,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扎实开展打击治理通信网络犯罪的专项行动。首先是督促各个运营商严格把关,目前已经查处违规的业务问题5776个,依法关闭了违法的号码3205个。与此同时,通信主管部门还建设了全省诈骗电话智能拦截平台,并且同步制定了对江苏恶意电话的拦截机制。仅4月份已拦截了境内外各类诈骗电话呼叫24.3万次。 “全国有一个平台,01012321,或者是登录12321网站,进行垃圾信息举报。江苏也专门跟各个运营公司开辟了诈骗骚扰电话举报中心,打他们的客服号就可以投诉,如果已经受到损失了,建议马上拨打110。”苏少林说,“老百姓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一般前面的号码有00,或者是有个 ,或者国际号码字,基本上都是诈骗电话,你们家没有亲戚在国外,最好不要接。另外,国内有一些是通过非法网络电话接入,通过改号软件,把这个号码改成公检法、快递热线、通信管理局的热线。” 网购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模式,苏少林也特别提醒“剁手党”,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第一建议安装手机杀毒软件。第二要从正规的大型应用商店下载应用产品。第三不扫描安全性未知的二维码,不点击安全性未知的短信、彩信、朋友圈的链接,不要在公共WIFI下进行支付。最后一个不要轻信他人发来的支付交易链接的东西。”
-
相关、相似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