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情况盘点 多项具体政策将落地

发布时间:2015-12-21 00:00:00,阅读次数:497 更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自199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今年这次召开时间最晚。虽然比往年来得要晚,但是关注度却是非常高。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宏观政策走向最权威的风向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十二五”的收官会议,也料对“十三五”做出部署,因此受到格外关注。今年的会议哪些看点?通过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官方一方面将着力打好针对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等风险的攻坚战,另一方面将通过推动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长久动力。在明年“十三五”开局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此次会议所确定的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任务不仅将定调全年的工作,还将影响中国随后五年宏观调控的轨迹,引领中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冲刺。 宏调落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1月初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曾经尝试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扩大需求。此举虽然让过剩产能得到暂时释放,但投资形成的产能却孕育了更为严重的过剩风险。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在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上再度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意味着2016年中国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将落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忍受“出清”阵痛提升市场效率“当市场生产体系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就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使得供需能够匹配,让市场恢复弹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论坛团队集体研究成果执笔人刘元春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是“挤”,要通过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使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从市场退出。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将“市场出清”摆上桌面。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这意味着“市场出清”将是2016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面临的阵痛。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社会不良债务和不良资产的存在减少资金供给,高消耗部门、产能过剩部门和“僵尸”企业占用了不少存量资金,并继续吸纳新增资金。按市场规则出清无效企业,才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制度性成本谋长远动力推动“僵尸”企业退出同时,改善大多数企业生存环境也是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10月份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6%。产品销售下降与成本费用上升的双重压力被认为是企业生存环境不佳的主因。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曾坦言,目前中国小型微型企业的生存状态比较困难,其重要原因是连续三年以来要素成本上升过快。2016年,官方料将打出一套“组合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做法,中共中央政治局还明确提出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表示,中国之所以通过改革开放取得高增长,就是因为改革降低了此前体制运行成本,从而让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得以发挥。而制度成本的降低没办法通过市场供求解决,必须通过改革实现。可以想见,除了确保“十三五”平稳开局,中国还会持续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谋长远动力。住建部的“去库存方案”1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化解房地产库存”。据多家媒体报道,住建部日前召集了地方房管部门研究去库存方案,其中便提到了要促进农民购房、拆迁补偿方式变动以及加强商品房管理等内容。其中,促进农民购房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这一政策目前已在业界引发热议,尤其是当前对于农民购房后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不很健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或许是会议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房地产去库存与城镇化相结合,那么除了房产调控外,还需要社保、户籍等改革的同步推进,这也有待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进一步统筹。无论怎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或将有助于改变房地产的低迷状况。徐洪才对“国是星期三”表示,房产调控将和城市群布局与经济带建设协同进行,预计明年三四线城市将加快去去库存步伐,一线城市的楼市也将回暖。“僵尸企业”加快退出如何深化改革仍然是经工会议的一项重点。在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四大重要领域改革中,国企改革位居首位。本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开始以分类讨论的办法部署国企的增效升级,即除了进一步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强化央企创新力度外,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将实行关停并转和剥离重组。煤炭行业首当其冲。煤炭工业协会高层目前已表态,正在研究该行业的国企退出机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则在本月召开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目前正在围绕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企业重组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完善煤炭脱困的相关措施。国企改革之所以重要,也与其涉及供给侧的结构调整有关——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高层至少五度提及“供给侧改革”,被解读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议题的“吹风”。“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及能源超标的国企,目前的情况是非公资本不愿意进入,很多企业存在杠杆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一些企业甚至处于半停工、停产状态。如果一刀切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不是向前进而是向后退。所以从去产能的角度来说,关停并转是一个合理的考虑。” 财政部财科所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对“国是星期三”说。多项具体政策将落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目前官方释放的信号已显示出一些明确的改革方向。其中,加强扶持创新型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最为明确。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主要包括两大逻辑:加速坏企业的出清,降低好企业的成本。具体来看,为加速坏企业的出清,1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出清的企业主要集中在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有问题和长期亏损的企业中,并要实现到2017年末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企业无法顺利实现破产和出清一直是饱受诟病的问题,有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产能过剩的症结所在,制定明确的出清制度,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为新动力提供资源。此外,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14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记者梳理采访发现,降低制度性成本包括简政放权以及反腐等一系列构建公平市场环境的政策;降低企业税费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一致,未来相关税费会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费涵盖通常所谓的“五险一金”,但在目前养老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相关政策推行的空间有限。此外,降低财务成本主要针对企业的融资压力,预计降准降息将进一步推进;电力价格下调被认为是操作难度较小的一部分,有消息显示已经上报国务院,预计很快出台;最后在物流成本方面,目前油价已经大跌,专家预计在高速公路费率等方面会有一些措施出台。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438847今日访问量:66昨日访问量: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