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金制品行业协会
知识产权保护POIPRS会员登录JOIN US联系协会CONTACT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热点

经济增长有望阶段性企稳

发布时间:2016-03-27 00:00:00,阅读次数:491 更多
  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6%开始逐步回落至2015年的6.9%。虽然符合年初预定的7%左右的增长目标,还是引起了各方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济放缓有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等周期性因素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受到内生结构性问题的影响,根本上是传统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到了需要系统性调整的阶段。

  “进入新常态,依靠潜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和廉价要素大规模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发生根本变化。”王一鸣指出,从需求端看,“住”“行”的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汽车消费正在从过去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甚至逼近零增长,与“住”“行”关联的钢铁、水泥等工业部门产量已出现负增长。从供给端看,2012-2015年,中国16-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累计减少约1300万人,人口数量红利快速消失,土地、资源和环境硬约束进一步增强,综合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可以说,经济增速放缓正是内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反映。

  王一鸣进一步指出,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要看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2015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1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应该看到,中国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期,当前的经济增速并没有明显偏离多数机构对中国潜在增长水平的测算。”

  对2016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市场仍有一些担忧,担心一旦形成下行预期,会出现经济失速。对此,王一鸣表示,虽然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将继续释放,但随着投资增速逐步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实质性启动和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回稳。投资增速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015年投资增速回落到10%,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2016年将继续回落到个位数,并逐步探底企稳。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触底。近两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回落,2015年仅增长1.0%,比上年回落9.5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放缓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将逐步企稳。受产能过剩的制约,2015年制造业投资仅增长8.1%,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还将轻微放缓。三是基础设施投资高位回调并逐步回稳。2015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2%,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受投资回报率和地方融资能力制约,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回落,但仍将明显高于公共财政收入增长。

  二是化解过剩产能将实质性启动。在制造业经历了“井喷式”扩张后,近年来,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和内外需市场需求不足,产能绝对过剩和周期性过剩同时显现。以钢铁和煤炭为例,2015年,中国粗钢产能11.3亿吨,但产量仅为8.04亿吨,同比下降2.3%;煤炭实有产能42亿吨,加上新建扩建的合计总规模约为57亿吨,而消费量仅为39.2亿吨。到今年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持续48个月负增长,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表明过剩产能拖累工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必须痛下决心对过剩产能进行“外科手术”式祛除。2016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化解过剩产能将实质性启动,这对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推进。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约束持续强化,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迫切要求从提高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中挖掘新动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中国新一轮改革将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国正在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能。科技创新将助推中国提高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

  王一鸣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探底过程中,在投资增速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启动、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条件下,本轮经济放缓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全年经济增长仍将可达到6.5%以上,后两年经济增速将逐步回稳,总体上呈现L型增长态势。

热门关注
总访问量:2426948今日访问量:766昨日访问量:2061